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部分,超品鑑寶,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摹出來這樣栩栩如生,分毫不差的作品一樣,我是說這個並非八大山人的真跡。”
方老聽到楊廷義的話,先愣了幾秒,但鑑賞至少千件寶物的他當然不會對於這場場合不知道如何處理。
好在楊廷義及時提出了疑問,方老下一秒朝著觀眾致意。“不好意思,各位,因為我們其中一位鑑賞大師,楊大師對於這件寶物還有異議,所以給我們一點時間。”
場上的突發狀況會有,但如此尷尬的真心在歷屆文物交流大會上這是第一次。
大師的手,推敲當然能夠差不多的確定一個寶物的年代,但是說到精確到百年之內,甚至幾十年之內,則是一般的鑑賞師傅無法達到的。
考驗眼力,手力的時候,方老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面對這麼精細,臻於完美的畫技,方老實在不確定能有誰可以臨摹這麼契合,一時間才忽略了。
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剛才楊廷義提說的那個人物,徽派大師魏培基,他就是這方面的一個鬼才。
能夠將前人的作品模仿的百分之百相近,叫人難以辨識的能力,這絕對是一項特異功能。
楊廷義大師提出疑惑,韓衝倒也並不覺得奇怪,至少之前他的詭異已經有了預兆。而本著對藝術品,文物負責的態度,楊大師提出異議也合情合理。反而剛剛叫韓衝更為關心的是,楊廷義口中說到的朋友,徽派的大師魏培基。
這的確是個很厲害的大師。
不僅精通繪畫,雕刻也是一流。韓衝有一段時間都想拜魏培基大師為師父呢。
鑑賞再次開始。
這個時候,幾位大師更加專注地在進行文物的斷代。
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
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