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章 孔明神燈,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陽西沉,夜色漸濃,輕霧籠罩,月光清輝如水灑向原野,一陣風自南而北吹來,樹葉發出簌簌的樹葉,諸葛亮算準風向遂下令:“發射訊號箭。”

黑鷹衛得令張弓搭箭,“咻”的一聲,一支帶火的響箭騰空而起,直向曹軍大營方向飛去。

諸葛亮衣衫飄動,玉樹臨風,迎風而立,羽扇揮動之下,無數星星點點形同諸葛亮帽子的光團,從荊州軍大營地面緩緩升起,與閃著寒光的星辰、皓月相互輝映,如百舸爭流,你追我趕,猶如流星劃空,形成星海銀河流向曹軍大營,煞是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星輝熠熠,月光柔柔,諸葛亮猶如仙人下凡,面帶微笑,神情休閒,動作優雅,看得劉禪都痴了。

“先生,您瀟灑自如,指揮若定,可謂高山仰止,真乃鬥之楷模!”

劉禪不失時機地奉上一頂高帽。

“鬥兒,謬讚了。”諸葛亮目視浩渺星空,優雅笑道。

“先生竟然能使燈火無翼而飛!真乃神人也!”劉禪面露羨慕之色,佯裝不懂由衷讚道。

“此乃小技巧,何足掛齒。”諸葛亮目光深邃,微微一笑道。

在那個科技極其落後的時代,這種發明已是驚世駭俗。然而,諸葛亮竟然如此謙虛,劉禪不禁暗暗佩服。不知道他天才的聰明腦袋裡還有多少神發明。

劉禪在後世經常玩這種“孔明燈”,這種燈也叫“天燈”,歷史上確實是諸葛亮發明的。

後世傳說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明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營內計程車兵高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相傳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此得名為“孔明燈”。?

還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在每次大戰之後命人燃放天燈,祭奠陣亡的三軍將士,在寄託哀思的同時,為陣亡的三軍將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後世在各種比較重要的節日或場合,如生日、婚慶、慶典、節日和旅遊勝地等,人們都會將孔明燈用於祈福、迎祥、許願,燃放孔明燈不僅能帶來祝福,還能製造溫馨浪漫,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活動。特別是每逢中秋佳節,孩子們都會親自動手燃放孔明燈,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祈求美好的心願能實現,充滿著天真快樂無盡的童趣。

劉禪想不到今天竟可以提前一睹為快,心中著實激動了一把。

“此燈名叫天燈,是吾機緣巧合之下偶爾發現製作的。長坂坡兵敗之後,我們祭奠陣亡的三軍將士,燒紙錢的時候,恰好一塊布飛過來,剛剛到火堆上面的時候,布突然迅速向上飛昇。吾大奇之,拿布反覆試驗,每次皆如此,尤其是火越大,飛昇的速度越快,高度更高。於是,吾就知道煙霧火風可以提升布帛,故有此製作。”諸葛亮也不謙虛,有點自得其樂道。

原來如此,劉禪吐了吐舌頭,心裡不停吐槽。

馬良、向寵、張苞、關興、諸葛瞻等人看著風度翩翩、侃侃而談的諸葛亮,張口結舌,敬若天人。

“由此觀之,爾等要注意觀察事物,反覆比試,定有所得。此燈可大可小,大的直徑2米有餘。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韌的竹麻紙,刷上桐油。燈籠底部的橫架上,用鐵絲捆紮了沾滿豆油的布團。放飛之前,點燃布團,一撒手,天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於夜空。”望著吃驚的眾人,諸葛亮諄諄教導道。

“剛吾觀察風向由南而北,故讓孫乾他們燃放早已提前準備好的天燈,上書‘曹賊必亡、漢室當興、棄暗投明、繳械不殺’十二個大字。此舉意在打擊曹軍信心,瓦解其鬥志。這也是劉禪之計。”諸葛亮雙目炯炯有神看著劉禪,揮動羽扇讚許道。

“先生,鬥觀天燈形狀類似您所戴帽子,加之燈底部有一孔發光照明,吾以為可命名為孔明燈。”劉禪靈機一動,心悅誠服道。

“先生,小主公所言極是,良極為贊同。先生前無古人之作,必將流芳百世,為後人所稱頌。”馬良躬身作揖道。

諸葛亮又是輕搖羽扇,笑而不答,不置可否。

約莫一刻鐘後,不少孔明燈已經飄到曹軍大營上空,頓時攪起了一陣陣喧鬧之聲,整個大營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將士們你來我往,抬頭仰面星空,指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