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64章 悠悠洛陽(二),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strong>“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徐庶繼續道。

“原來中國之名,肇始於洛陽!”劉禪恍然大悟,脫口而出道。

“我們華夏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典籍文獻,後來隨著所指物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六種概念: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諸葛孔明在江左勸孫權時曾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四是指內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徐庶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道。

劉禪點點頭,就因為如此,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天下之中心和交通之樞紐,道路四通八達,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大漢帝國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異邦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徐庶又道。

趙雲接著道:“洛陽乃我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

徐庶點了點頭,如數家珍道:“子龍所言極是,我華夏族之文明瑰寶‘河圖洛書’”便出自洛陽。‘人文始祖’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引領華夏文明。在這裡,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著《漢書》,左思之《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

劉禪嘆道:“觀天下之重,莫過中原。中原之重,莫過洛陽。洛陽人文薈萃,地靈人傑,數風流人物,還看洛陽!洛陽雄踞華夏文明之巔峰,真的是風光無限在險峰,一時無兩!我大漢帝國萬里之域,千里之疆,只怕只有長安能與之相提並論,並駕齊驅!”

不知不覺間,一行人走近了洛陽城下,眼前的美景讓人的眼睛為之一亮。當霧靄退盡,東方隨即被縷縷霞光取代,只見繁華似錦,奼紫嫣紅,各種各樣的花卉就像白雪一樣,在春光中綻放。伴著輕柔的春風,所有的花朵都在歌唱。花的世界,花的王國,花的神韻。洋洋灑灑的花瓣,飄落在野外的田徑和青石小路上。天上,空中,腳下,四處氤氳著陣陣花香,令人心曠神怡,不知不覺陶醉在其中。

此情此景,感懷在心的劉禪吟唱道:“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又是重複昨日的故事,劉禪的妙詩又搏來了陣陣掌聲。

“好詩!好詩!上次離去時,雪像花一樣地飄落,如今再度前來,花開得像雪一般的白豔。這兩句詩是感嘆相聚太短,離別太長,每次分手後總要經過許久才能相見。”初次見識劉禪文才的徐庶更是讚不絕口,由衷道:“雪如花,以雪之本體,形容花之喻體,寫離別時之冬天;花似雪中以花為本體,形容雪之喻體,意指重逢時已是繁花似錦的春天,將分別之久、之苦都融於其中,狀似寫景,實則寫情。雖然時間上只是冬去春來,能將雪與花顛倒,翻出新意巧思,便耐人尋味。此詩的絕妙之處正在於意象之間的絲縷相連,真乃得之天外,神來之筆!妙哉!妙哉!”

劉禪大窘,雙手亂搖道:“元直叔父,此打油詩乃鬥一時興起所作,純屬班門弄斧,見笑見笑。”

燕山雪櫻桃小嘴一,鳳眼一瞥,口氣滿是不屑道:“就是,就是。他自己都承認是打油詩,師傅休要拍他馬屁。免得他把尾巴翹得高高的!”

氣得劉禪頭皮發涼,驚疑燕山雪也和他一樣是穿越者。他直翻白眼,卻是發作不得,因為確是自己理虧,拿別人的詩瞞天過海,只好厚著臉皮呵呵傻笑。

“真是一對小冤家!”馬雲祿被兩個小傢伙逗得噗嗤一笑,嗔道。

眾人紛紛起鬨,又是一陣大笑。

“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道之痕

馮葉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