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56章 墨者論道(四),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strong>“四叔說得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劉禪胸有成竹,安慰道:“元直叔父、四叔勿憂,如何應對險惡微妙之局勢,鬥兒也仔細考量了一番。我方要統一,有四個方案。”
“第一,主動降低姿態,鼓起孫權的稱帝野心,離間孫曹關係,加劇他們矛盾,挑起雙方戰爭,我坐收漁翁之利。此乃上策。”
“第二,以我為主,據有兩川后,東防孫權,北拒曹操,維持鼎足格局,埋頭髮展,死等曹、孫內亂變弱。此方案雖為中策,但最為穩妥。缺點是曠日持久,不知何年何月能等到局勢劇變。”
“第三,聯曹擊孫,平分江東,最後與曹方逐鹿天下。但面臨獨自對抗強大曹軍之危險,有孤擲一注賭博之嫌疑。”
“第四,聯孫擊曹。此為下下策,不僅兵力要分散,又要分兵防備孫權,稍有不慎,荊州將兩面受敵,萬劫不復。”
劉禪想了想,加重了語氣,不容置疑補充道:“三皇五帝有史以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就象太極圖案陰陽魚一樣,事物發展、形勢變化和強弱時空,都是相互轉化的。”
“所以,我們的具體方案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隨著各方實力的此消彼漲,天下形勢的莫測變化隨時予以相應調整變化。絕不能以一成變的固定思維,死板地堅持一條道走到黑。”
徐庶點頭道:“荊州為大漢樞紐之地,牽動天下局勢,須未雨綢繆,好好謀劃才是。”
“總而言之,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以奸對奸,以詭對詭;他奸我更奸,他詭我更詭。”劉禪一臉壞笑道。
徐庶朗聲長笑道:“為拯救天下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大漢億萬生民謀取長治久安之福址,復興大漢帝國雖遠必誅威加四海之無尚榮光,我們墨家應當仁不讓,勇往直前。”
“墨家創始人墨子認為,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於天。墨家崇尚兼愛、貴義,主張任俠輕命,尚力尚強,不惜殺己以存天下,甚至赴湯蹈火,死不還踵而忠於人所託之事。與儒家慣於裝飾表面形象,擅長呈嘴皮功夫相反,墨家是儒家在現世的果敢行動者。墨子師徒果敢尚義的精神曾因‘救宋’的佳話留存後世。”
“何謂救宋,願聞其詳!”劉禪饒有興趣問道。
徐庶道,春秋時,楚國準備攻打宋國,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般製造攻城的雲梯等器械。
時年29歲的墨子正在家鄉講學,聽到訊息後非常著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釐帶領三百名精壯弟子,幫助宋國守城;一面親自出馬勸阻楚惠王。
他日夜兼行,磨破了腳板,十天後終於趕到郢都。墨子先找到魯班即公輸班,說服他停止製造攻宋的武器,魯班引薦墨子見楚惠王。
一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這就是墨翟陳辭,止楚攻宋的典故。
“這一個人的戰爭!以一己之力,救數十萬人於塗炭戰火。真是一言九鼎,不戰而屈人之兵之偉大典範!一點也不遜於縱橫家大辯士蘇秦、張儀。”劉禪擊節叫好,大讚道。
“如今,你感受到我們墨者包括墨俠、墨辨驚天動動地的能量了吧。”
徐庶扶著鬥兒的雙肩,哈哈笑道:“戰國以來的俠士,無論是否墨者,都很好繼承了墨家的傳統。豫讓在復仇的過程中嚴格恪守遊戲規則的做法,侯贏遵守信諾的面北自戕,聶政在行刺成功後的自毀容貌,荊柯行刺雖敗後依然果敢。”
“他們或懷恩報主,或行刺暴君,或不辱使命,或為人排憂解難,或殺身成仁,真正是天下縞素,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所為,皆有‘赴火蹈刃、死不還踵’的墨家的大智大勇的獻身精神,成為後人難以逾越的最佳行為規範和最高道德規範。”
劉禪心潮澎湃,頻頻點頭,暗自感嘆。
由此觀之,墨家文化和古代的俠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史的發展來看,俠文化是墨家文化的傳承和演繹,它是在墨家文化失去政治地位後的精神依託。
正是有了俠文化才使得墨家文化在史的發展中得以生存,沒有被史摒棄,並在社會的發展中贏得了一席之地,爭得了發展的空間,保證了墨家文化在若干年後的今天還可以浮出水面,為人類傳統文化的繁榮繼續做出貢獻。
劉禪想到這,又昂首問道:“師傅,俠與武有何淵源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武俠”一詞,由此可見在史發展長河中“俠”與“武”之間可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