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1章 聞琴曲知雅意(一),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向寵跟著司馬岐踏進了山莊,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依山傍水,風光璇麗。
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三間,竹牆草頂,古雅素樸。院內外綠樹掩映,翠竹成林,清泉潺潺,花香鳥語,典雅幽靜。
穿過草廬,就見莊後有兩徑通向後山,山北麓之石壁,猶如刀削,十分陡峭,綿延數里。
司馬岐指著石壁介紹道:“此石壁有‘三里石壁長廊’之稱,壁中有巨洞,昔傳有白馬出洞,故名白馬洞。吾祖就在裡面與客人聚會。”
只見白馬洞前壁刻有“洞天福地”四字,洞口闊內狹,形狀像是個大喇叭。
劉禪他們剛剛走到白馬洞大廳門口,就聽到一陣琴聲天籟之音從白馬洞悠然飄出,悠悠揚揚,情深意長,樂聲嫋嫋,韻味十足。
悠悠琴聲藉著巖壁的回聲,傳響于山林水壑之間,別有一番情趣。
劉禪不由得停下腳步,閉上眼睛,隨著節奏陶醉在琴聲的世界。
看著劉禪如痴如醉的樣子,司馬岐臉帶驚愕,俄而又抿嘴一笑。
向寵則象鴨子聽雷,毫無反應,而是警惕得四處察看,對劉禪種種怪異的行為早已見慣不驚,現在他的最大的職責就是確保小主公的安全。
直到琴音效卡然而止,良久,劉禪才如夢初醒,回味無窮,撫掌大笑,唯然長嘆,朗聲道:“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妙哉!妙哉!”
“好,好,好!有請貴客。”司馬徽聞言睜開雙眼,中氣十足,聲若龍吟,微笑道。
劉禪恍然大悟,怪不得世人皆稱為司馬徽“好好先生”,果真如此。這種與世無爭的態度,非常適合掩護司馬徽的忍者死士總頭目的身份。
後世成語“好好先生”原來出自司馬徽之典故。意思多指不敢堅持原則,不敢得罪人,是非不分,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傳說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人們認為你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你,你為什麼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你的話也很好。氣得他老婆說不出話來。
這時,趙雲匆匆忙忙趕到劉禪身邊,俯身耳語了一番,劉禪頻頻點頭,示意趙雲跟在身邊。
劉禪隨司馬岐進洞,石洞前廳深數十米,高、寬數米,明亮而幽靜。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地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讀書,可以撫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濃。
劉禪舉目觀之,只見主座上坐著一個年過六旬的老者,皓首蒼顏,松形鶴骨,器宇不凡,顏色如童。
左右坐著兩位童顏鶴髮、仙風道骨的老者,年紀比司馬徽稍大,定是龐德公、黃承彥無疑,餘者高士皆神清氣爽,氣度不凡。
面對這些世外高人,劉禪不敢託大,整了整衣冠,作揖深施一禮道:“末學後進長安林川,拜見水鏡先生、龐老先生、黃老先生。”
說完,環圈向其他高士一一施禮:“晚輩長安林川,字中天,後進末學拜見各位前輩高人。”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及各位高士,早被剛才劉禪未見其人、先聞其音的評論所驚奇,不禁抬頭觀看。
只見劉禪小小年紀,卻如十四五歲孩子般身材高大,氣宇軒昂,氣質高貴,面白如玉,風度翩翩,文質彬彬。加之剛才品評琴聲見解高深獨到,可謂一鳴驚人。
大隱高士們眼睛一亮,刮目相看,個個交頭接耳,點頭讚許不已。
“小公子,丰神俊朗,龍氣縱橫,小小年紀竟能聞琴曲知雅意,鑑賞精準,世所罕見,真乃神童!請坐。”司馬徽捊須微笑道。
龐德公、黃承彥等高士饒有興趣地盯著白衣勝雪的劉禪,皆微笑不語。
司馬徽一一向劉禪介紹賓客,劉禪逐一點頭,拜見,還禮。
趙雲與向寵一左一右,分立在劉禪後面。
他雙目如電,掃視全場,警惕地看著周邊的環境。最後的目光落在了司馬徽的身上,卻郝然發現司馬徽後面站著一名青年男子和一名女子。
此女頭戴白色面紗,白衣勝雪,阿娜多姿,玉體修長,長髮飄飄,氣質超群。猶如一支脆生生白色蓮花,散發著超凡脫俗,聖潔柔和的光芒,十分出類拔萃,引人注目。
趙雲覺得此女的氣質和身材十分眼熟,似曾相識,不由得多看幾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