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15章 荊襄大族(一),三國雄圖,林楚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道彎彎,路邊的山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沁人心扉誘人的清香。
劉禪想到自己在後世時,雖然把《三國演義》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畢竟是小說,與正史相差甚遠。對荊襄七大族、名士、高人,特別是神秘的司馬徽瞭解不多。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但是如何能快速地瞭解這一切呢,很快就到水鏡山莊了,該如何是好啊?!
劉禪心急如焚,卻是不知所措,心不在焉地做在馬上,韁繩不自覺地鬆了一下,被馬兒抖了抖,身軀歪斜起來。
“小主公,想什麼呢?可要專心坐穩馬,山路崎嶇,不小心會被顛簸掉下去的。”向寵在旁大聲提醒道。
“好的,吾會小心的。謝謝你的提醒,巨違兄。”陷入了沉思的劉禪被向寵的話驚醒過來,猛的拉了一下韁繩,他機械地應了一句,感激地看了一眼向寵。
突然,劉禪拍了拍腦袋瓜,自言自語苦笑道:“真笨,這裡不是有一個現成的荊州通嗎?”
“籲。”他勒停了馬,“跑得太累了,慢慢走吧。”
向寵跟著停了下來,與劉禪並駕齊驅,緩緩而行,宗預在前面開路,趙雲殿後。
“小主公休要客氣,儘管吩咐就是。寵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向寵笑道。
劉禪略一沉吟,道:“聽說令叔乃司馬徽之徒?”
“正是。家父兄弟三人,家父排行老大,二叔父朗字巨達。因祖父早逝,兩位叔父皆由吾父撫養長大。二叔少年時師事司馬徽,與徐庶、韓嵩、龐統甚有交情?。後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臨沮縣長。劉表病故,轉投主公。平定荊南後,二叔蒙主公厚愛,被委派督領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的軍政民事。”向寵十分自豪道。
“原來如此。”劉禪恍然大悟道。
“說一下司馬徽的情況吧。”劉禪若有所思道。
“司馬老先生,字德操,傳說是潁川陽翟人。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傳說,當年鳳雛先生不遠千里,慕名去穎川拜訪他。兩人晝夜長談,徽對統十分賞識,稱統為南州士之冠冕、楚國之望。”向寵笑道
“為何司馬徽定居於荊州?名號又為何稱為水鏡先生?”劉禪好奇地問道。
“聽說昔荊州牧劉表治學辦校,求賢若渴,更兼北方戰亂不已,荊州安定富足,司馬徽便舉家客居荊州襄陽。其博學多識,精通經學,與荊州大儒宋忠齊名。南陽人劉廙與吾朗叔曾是其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來荊州師從司馬徽、宋忠習古文經學。司馬先生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與龐德公、黃承彥等荊州名士,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韓嵩、石韜、孟建、崔建等人均有交往,關係甚密。臥龍、鳳雛、諸葛瑾、我二叔等皆拜其為師,時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他們卻隱居在襄、漢之間,不輕易投靠他人,深受水鏡先生賞識。”
“水鏡先生稱號之來歷,司馬老先生為避戰禍,舉家南遷,輾轉客居荊州劉表治下的襄陽城,原住襄陽東門外,與荊州高士龐德公為鄰。後來搬遷臨沮國玉溪山麓,建莊居住。某日,龐德公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日:‘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自此世人便如此稱之。”向寵侃侃而談。
“水鏡為何單單定居臨沮,只是僅僅因為荊州、襄陽廣袤富庶嗎?”劉禪訝然道。
“非也。水鏡先生喜歡結交名士。蓋因荊襄地靈人傑臥虎藏龍,襄陽至宜城間數十里間,‘有卿、刺史二千石數十家,朱軒華蓋,甲第掩映’,時人稱為‘冠蓋裡’。世家大族豪強不可勝數,最強大的有七大家族,分別是龐、黃、蔡、蒯、馬、習、楊。如龐德公、龐統、龐林、龐山民、黃承彥、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馬良、馬謖、習禎、習珍、楊慮、楊儀、楊顒,均是各自家族中的優秀人才。七大家族相互聯姻,盤根錯節,把持州政,勢力十分強大。荊州牧劉表作為在荊州能夠崛起,也是因為借重了蔡、蒯兩大家族。”向寵如數家珍,繼續道。
哼哼,司馬老兒果非善類,表面上避禍荊州,實是另有圖謀,而且所謀者大也。劉禪腹誹道。
劉禪知道,縱觀整個東漢政權,可以說是以皇權為核心,外戚、宦官交相掌權,不斷博弈的宮廷政治。而世族士人集團則強調君輕民貴,堅持儒家倫常操守,甚至不惜直接對抗皇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