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妒婦,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這個酸枝木細琇插屏,”王敬妃就慢慢道:“跟坤寧宮裡的那一個,是一根木頭打造出來的,也是一個工匠的手藝。妾想著這東西就是太子妃來要,妾也是不能給的。”
皇帝沒有說話,琉璃瓶裡的燈火卻照出了他頭上的斑紋。
“這一本是四時八節的賞錢冊,”見皇帝翻到了後一本賬冊上,王敬妃就解釋道:“剛過了二月二的龍抬頭,這是宮裡例發的賞賜。”
過這些節日,各宮對底下人多少都有些賞賜,這是不成文的慣例。王敬妃就道:“按皇后娘娘的規矩,小宮人各有二百文,老宮人給了三百文。”
“其他幾個宮呢?”皇帝問道。
“應該都放了,”王敬妃道:“放了多少便不大清楚。”
王敬妃不知道,但是皇帝似乎記得權氏那裡發放了一貫的賞錢,當時他還覺得權氏輕富貴,對她有了更大的喜愛,如今看來,知道宮裡有發賞錢的慣例,卻不知道皇后生前定下的規矩,又或者說,其實是知道的,只不過要和人比一比,多放了幾倍的賞錢。
“權氏身邊,只有使女,沒有嬤嬤,也沒有女官,”皇帝就道:“有些事情,都粗疏了。到底還是要好好調教,這也是你分內的事情。”
“是,”王敬妃的心砰砰跳了幾下,面上卻恭敬道:“宮裡頭的老嬤嬤,都是老成人。回頭妾就讓幾個老嬤嬤同幾位妹妹身邊的人說說道理。”
皇帝微微閉上了眼睛,“朕還有一個事情要對你說。今兒他們說,思恩侯房寬快不行了,朕想著靖難的勳貴裡面,一年年死掉幾個,就跟樹上的老黃葉子搖落了一樣。朕總是覺得,當年他們出生入死替朕拼殺,朕能還報的,還是太少了些。”
他說著睜了眼睛,輕輕拍了拍王敬妃的手道:“過一些日子,宮裡迎幾個新人進來,你也不用刻意敬著,雖說家世高了些,但是你也是伺候過皇后的人,朕念著呢。”
皇帝的話就是金口玉言,很快河間忠武王張玉的小女兒,英國公張輔的老妹妹就選入宮中,與王敬妃同一天並冊為貴妃。
然而皇帝同時也叫高熾納了武定侯郭英的孫女郭氏。
“都是國朝勳貴,”皇帝對高熾道:“朕的靖難功臣都不多了,何況高皇帝時候的開國功臣?想當年郭英一生大小百餘戰,身被七十餘傷,雖然也曾跟著耿炳文討伐朕,但也算情有可原。朕看你東宮只有張氏一人,這太子婕妤、太子昭儀的位置,擱你那兒算是擺設了。你自奉清淡寡慾,可卻不能真的迷了黃老之道,這可不是朕期盼之意。”
自從金氏死去,高熾的確很長一段時間裡,消沉不已。幾位東宮的講官每日輪流為他誦《黃庭》,講《老子》,才能讓他略微解憂。
高熾略略沉默了一下。
平哥兒投毒一案,讓皇帝有所警覺,他到底是屍山血海中拼殺出來的皇帝,是不會真的叫感情矇住了眼睛的,他在這個案子上,選擇在金氏身上結束,就是不願再追查下去的意思。這和所有人心中的想法一樣,高熾再也不能經歷第二重打擊,而皇帝也不能直面那個讓他痛苦的真相。
高煦身後有一幫武將的支援,高燧也娶了武官的女兒,而且高燧的手甚至還要長一些,他更是著意與拉攏一批低階軍官——皇帝不是睜眼瞎,他心知肚明,他發現高煦和高燧那邊的分量重了,他就要看顧高熾這邊的重量。
而這一次他為高熾加的砝碼,的確是相當出人意料了。武定侯郭英有子十二人,其中長子郭鎮,與永嘉公主成婚,郭銘是遼府典寶、郭鏞是中軍右都督、郭鑑是中都副留守、郭鑰是散騎舍人、郭鈺贈尚寶司丞、郭鍅是旗守衛指揮使。
郭英的妹妹寧妃,是高皇帝的妃子;郭英的九個女兒,一女是遼王妃,一女是郢王妃,其他幾個女兒,大都嫁入其他公侯之家,門庭顯赫,只有中山王徐達可以比肩。這次皇帝讓太子納的是郭英第二子郭銘的嫡長女。
“郭氏一族,門第高貴,兒臣也不堪匹配。”高熾道。
“她配不上你,還能配得上誰,”皇帝發現和高熾說話越來越難了,皺著眉頭揮手道:“就這麼定了,你回去跟張氏說,叫她準備給你納側。”
皇帝將高熾轟走,又抓著桌上的奏疏看了起來,還沒有看過千餘字,就聽見馬靖過來回稟道:“太子妃來了。”
張昭華進來第一句話就是問道:“父皇,您是要給太子納妃嗎?”
皇帝略有些不悅,覺得張昭華這一番倒像是來質問他了。
“朕看中了武定侯家的女兒,”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