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擱置,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瑄的奏疏很快就到了京師,與之一同出現在皇帝案頭的是紀綱對這個案子的結案報告,皇帝看完了之後,又讓馬雲也看:“陳瑄說捉到了倭寇頭目一名,會說漢話,他審訊了一些東西出來,說這些個火銃,還有碗口炮、連珠炮,都是倭寇攻陷了千戶所,從千戶所中搬運出來的。”
馬雲就道:“千戶所中——按說是沒有火銃併火炮的。”
“按說,對,”皇帝就道:“但是朕的軍器局已經爛成篩子了,大小火器,都能往外頭搬運。朕養了一窩碩鼠啊,這些人哪管什麼家國君父、黎民百姓呢?”
“張升的口供在哪兒?”皇帝問道。
“張升只承認從譚廣那裡購買折舊的火器,”馬雲道:“譚廣受訊也是這麼說的。紀大人是審訊了鄭管事,攀扯出張英,然後張英是指認了張升的,張升自己不認售賣火器的罪名。”
“鄭管事和張英的口供,”皇帝就道:“是紀綱動了大刑拷掠出的吧?”
馬雲就道:“皇爺聖明,奴婢跟著紀大人,這印象最深的,就是錦衣衛用刑的手段了,的確是名不虛傳啊。”
皇帝嗯了一聲,似乎陷入了一種思索之中,他口中喃喃自語道:“你說,皇考當年設了錦衣衛,為什麼最後又焚燬了刑具呢?”
馬雲自然不會介面,而皇帝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道:“現在是張升通倭之事存疑,而勳貴盜賣火器之事證據確鑿。朕對他們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了,三千營的事情,朕還沒忘呢。”
皇帝的眼中,出現了果決,馬雲知道他下定了決心——不過皇帝又忽然道:“東宮,如何了?”
“太子殿下潛心讀書,如今冼馬楊溥、金問專講《尚書》一章,太子似乎別有心得體會。”山壽道。
“楊溥、金問何人也!”皇帝不耐煩道:“敢侍太子!”
“楊溥和內閣的楊榮大人,是同榜進士,”山壽小心翼翼道:“金問是——”
“都是太子挑出來的詞臣罷,”皇帝怒道:“跟王汝玉、尹昌隆一樣,沒有學行,就是會講《黃庭》、《老子》,蠱惑人心!”
山壽不敢說話了,他剛才明明說了楊溥在講《尚書》,但是皇帝覺得這些人都是不學無術之人,他也沒辦法抗辯。
而皇帝又道:“太子妃呢,她兄長出事,她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馬雲和山壽麵面相覷,本來他們還怕太子妃又鬧到御前,加倍警惕呢,結果這些日子以來,反而什麼動靜沒有,然而這讓皇帝不適應了,又問太子妃怎麼沒反應。
山壽就道:“太子妃、嗯,也不是沒反應,聽尚食局的人說,膳食減了許多,東宮的人,都為此而憂慮。太孫殿下,並不知道這事兒。”
皇帝的眉頭微微鬆了一些道:“朕還以為她要一哭二鬧呢,往常不都是這樣任性使氣嗎,這一回倒是出人意料了。”
“太子妃娘娘任性使氣的時候也不多,”馬雲就道:“而且事關大義,娘娘向來知道分寸,不會曲為庇護的。”
紀綱自以為握住了必能置張升於死地的口供,然而皇帝卻讓他將張升這個案子放下來,先查軍隊之中的貪腐和佔役買閒之事。這讓紀綱有如陷入了冰窟之中,他相信皇帝也很清楚——軍隊之中,黑幕重重,盤根錯節,是一塊連在一起的鐵餅,紀綱之前得罪了無數人,大都是文官,他很清楚這些文官沒有報復的能力。而他也得罪了勳貴,無非是一個兩個,不能大面積招致報復,但是他再強悍,再無所畏懼,也不能一下子得罪了所有的勳貴,而且是站在漢王身後的勳貴。
他紀綱敢牽連勳貴多少人?這些勳貴沒有一個是乾淨的。皇帝把他放到虎狼窩裡,卻不再為他保駕護航,由著他喂狼了。
然而他手下的袁江卻為他出了一個主意:“都督勿憂,皇上讓您查辦貪腐案子,但是這案子沒有由頭,無非是當初三千營譁變留下的影子。您挑一兩個的魚蝦下手,慢慢查,拖著查,反正這案子說起來,不急於一時,不在當下就要破案。等著這些勳貴收住了手腳,等到一應事物,都處理乾淨了,都督不就好交差了嗎。”
張升的通倭案,先期激起的水花大,後續的響聲卻小而無聲了。他被從錦衣衛的詔獄之中,轉移關押到了刑部的大獄之中,沒有說被放出來、而慶元號在張昶和鄭氏的主持下一再收縮,全部摒棄了海上的生意,大船被拖行到了岸上,沒有維修,很快在風吹日曬下變成了一堆爛木頭。同時又收縮了鹽引的生意,只做米糧,錢店也不在各州府擴張,而是轉入了地下。
張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