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行堤,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華說了那麼多話,唯有最後一句才震得眾人紛紛變色。
祖陵是太祖高皇帝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位於泗州城,這個地方是扼守淮河兩岸及南北大運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埠岸,若是按黃楚則的辦法,黃河南岸大量分流,則會導致祖陵這個地方受到直接威脅,而若是黃河奪汴入淮,泗州城將遭沒頂之災。
“那你說,”蓆棚的人不約而同道:“黃河不能南下,該如何?”
“黃河必須南下,由淮入海。”張昭華心中嘆了口氣,這是因為此時漕運的大背景決定的,她暫時沒有辦法改變:“但決不能使之分流,我的辦法是,束水攻沙。”
這個詞一出來,沒有一個聽得懂的,藺芳倒是不恥下問,非常有耐心地請她講解。張昭華就清理了一下思緒,道:“黃河依靠人力挑浚的辦法實在太耗費人力。因為這麼大一條黃河,就曹縣這一段,水深的地方有六七丈,淺處也有三四丈,河面寬的地方有一二里,窄的地方也有一二百丈。不知有幾千萬鬥泥沙,靠人力能挑挖乾淨嗎?即使能夠辦到,如果不築堤,下次洪水一到,又發生決口漫溢,河床很快又會被泥沙淤塞填滿,這樣下去還有個完嗎?”
束水攻沙,這是明朝後期潘季馴治河理念中最精華的一條,依靠黃河水流的自然力,借水刷沙,具體做法就是透過堤壩穩定河槽,相對縮窄河道橫斷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挾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人為加快下洩速度,使泥沙不但不沉積,而且沖刷河底,淘深河道。
她還沒說完,就有人搖頭了。
“法子是好,”黃楚則道:“但是堤壩要做多寬呢?每個地方河水的流速不一樣啊。”
“對,河水有豐水期枯水期,堤壩做的寬,枯水期起不到束水的作用,攻不下沙來;做的窄,洪水期壓力太大,動輒決堤,怎麼解決?”藺芳也就搖頭道。
張昭華撿起了桌上的紙筆,畫了一條河流,在河流兩邊畫了兩條直線表示大堤:“建立雙重堤壩。”
縷堤,是在河濱修築的束水堤,目的是把河道變窄,將河流束縛起來衝深河床。遙堤則是在縷堤之外二三里遠修築的提防,目的是在河水漫灘或者沖毀縷堤後,阻止洪水不再氾濫成災。這種辦法自從潘季馴提出來,後世就一直沿用,甚至張昭華所在的那個時代,黃河下游大堤就是這種做法。
潘季馴最值得推崇的還有一條是蓄清刷黃,即在清口上游堵塞洪澤湖大堤決口,修築高家堰大堤,把淮河水攔蓄在洪澤湖中,約束淮河的清水盡出清口,流入黃河,以達到沖刷清口的的目的——但是不適用於現在。
因為是到了萬曆初,黃河決崔鎮以北,淮河決高家堰以東,黃、淮、運交匯處的清口一片淤沙,清口以下的黃河入海尾間也被嚴重淤塞,僅剩一溝之水,無法人工浚清口的時候,潘季馴經過實地勘查後才想出了這樣一個膽大的方法的,這個天才的辦法造就了洪澤湖,即後世的洪澤湖其實是潘季馴實行蓄淮刷黃的方針以後,人工形成的一個大型水利樞紐。
這一條方法暫時不能施行,但是它提出的“蓄水”和“調洪”的策略,是可以用的,潘季馴所建的調洪水庫體現出近代人工水庫的雛形,它那時就已經包括了近代人工水庫的主要組成部分:庫區、擋水建築、取水口、溢洪道,這些都可以慢慢修建。
張昭華費力地講述她提出的在黃河兩岸設遙堤縷堤、挽河歸槽的辦法,若干個官員之中,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還有心不在焉的,還有兩三個不時眺望著門口,似乎等她說完話,就要出去吃飯了。
很讓張昭華失望的,方才很有耐心的藺芳似乎對她這些個方法也不太感興趣了,道:“天下有誰能出奇策使黃河水受約束的?我看尊夫人的想法未免過於天真,還是不可取啊!諸位還是聽本官一言,倒不如在徐淮劃出地方,任其遊蕩決溢,只是盡力保運就行了。”
這話對著楊士奇說,讓楊士奇的臉色不由得一紅,然而他自然是不會跟著其他官員點頭的,不過讓他好奇的是,太子妃這樣的深宮女流,怎麼會對黃河情況知之甚詳呢?
張昭華萬萬沒想到藺芳只要運河暢通就可以了,黃河決溢,淹點地方又算得了什麼,其實她也應該知道,新法治河的辦法還沒有試用過,沒有實踐過,聽起來倒像是天方夜譚一般,只能光憑想象,所以官員們不能相信,也不能冒險——此時治河官員們遵守的通則就是宋濂的辦法,南北通流。但是稍微改變的是,北岸不能通流了,因為運河不像洪武時候,是沒有通暢的。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