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手銃,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剝皮充草是皇帝常用的手段,對付貪官就將他們的皮活活剝下來,內裡填充稻草,而屠膾啖食,焚骨揚灰是對罪惡罄竹難書的人適用的,梁朝有個萬人屠叫侯景,起兵叛亂的時候公開宣揚屠殺,對麾下將領宣稱“若破城邑,淨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縱兵殺掠致使交屍塞路,號哭之聲,響動天地,號稱富庶的三吳之地經歷侯景之亂後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以至於最後死了,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相將其屍體分食殆盡,連其妻溧陽公主也吃他的肉,受他荼毒的人,將屍骨燒成灰後摻酒喝下。而腦袋則在烹煮之後塗上漆,交付武庫收藏。
這樣的刑罰可謂酷毒了,但是不用則讓有些罪人以為天下就沒有什麼可以畏懼的了,張昭華滿懷恨意地說出了這句話之後,在場所有人一時間都不敢直視她的眼睛。
在東安縣發現白蓮教教眾,行兇作惡肆意殺人的事情,被張昭華星夜傳書,送到了直沽和北平府司衙門。一時間北平大為震動,幾位留守在北平官署的參政,立即上報朝廷,同時火速調兵展開緝捕。
官軍一來,就在縣衙門前張貼出追捕邪教妖人的告示。因為數來數去,二十七個白蓮會妖人,除了二十二個當場死了,四個受了重傷被活捉的,還有一個居然讓他溜了,對於這個漏網之魚,官府是定要斬草除根的,在東安縣周圍共有民壯、軍巡、還有衙門官差和衛所兵丁百餘人,四處搜捕,唯恐遺漏一處地方。
“怎麼樣,”張昭華看著幾名醫士輪流診過病情,急忙問道:“傷口這麼深,傷到筋骨了麼?”
王妃昏迷了了已經是第三日了,期間醒了一次,知道情形之後點了點頭又昏睡過去了,她腿上有很深長的一道傷,就是徐文龍用大刀劈砍的,鮮血淋漓,皮肉都翻卷過來,看得張昭華心驚肉跳。
按王妃現在的模樣,是不敢也不能回北平去的,因為天氣酷熱,傷口很有可能發炎,而此時是沒有非常有效的消炎藥的,張昭華也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只等北平的劉觀趕快到來了,劉醫正的醫術是很好的,而且他還知道王妃的身體狀況。
“筋骨都沒事,就是皮肉破地太厲害,”這幾名醫士商調了一下外敷的用藥:“外藥好用,但是一直不清楚王妃以前的脈案,開了一箇中和的內服方子,不敢輕易用峻藥。”
“那就先服用你們開的這個方子,”張昭華道:“等王府醫正來了再定奪。”
她感到屋子裡的熱氣又上來了,就吩咐把四角的冰盆多添一些冰,這時候聽到有人來了,說北平參政和參議請她過去。
她去見了這二人,相互見禮之後道:“二位大人辛苦。”
參政、參議分守各道,派管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撫民等事。理問典刑名,並負責文書往來,官職是從三品。
參政孫瑜道:“娘娘,罪犯徐文龍並其餘二十六人的底細已查清,皆系白蓮會中頭目,白蓮會在山東鄆城結社聚集,焚香惑眾,黨徒甚眾,密謀反叛朝廷,但是事洩遭當地官府圍剿,走脫了一些人,奔竄到各地去,徐文龍這些人就逃去了山西,喬裝為糧商,與當地白蓮會眾,密謀再次起義。”
“鄆城,”張昭華冷笑一聲:“還真是自古以來就愛出造反的人呢!”
參政和參議對視了一眼,道:“方才已然抓到了那一名在逃的人。”
“在哪兒?”張昭華急忙追問道:“這個人現在關在哪兒?”
“已然死了,”參議面露難色:“這賊人甚是悍勇,在擊殺了四個官兵之後也不肯束手就擒,只好將他打死了。”
這個打死了,說的就是用火銃擊斃的意思了,這東西是中國古代第一代金屬管形射擊火器,是在南宋突火槍的基礎上繼承和突破的,因為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不僅裝填火藥,而且還裝有球形鐵彈丸或石球,因為這東西威力大,使用壽命長,能反覆裝填使用,所以在元朝時候大量生產和裝備軍隊,已成為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因為火銃在元末戰爭中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所以在洪武年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有大中小三種型別在內的洪武系列火銃,一個是單兵裝備,一個是戰船裝備,一個是城防要塞裝備。
王妃就有一把手銃,就是張昭華最後用來擊殺徐文龍的那一把,這東西張昭華雖然是第一次上手,但是其實很容易使用,事後張昭華還仔細看過這個東西,此銃呈細長管狀,全長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間,口徑約15毫米左右,銃管部陰刻31字:“燕山衛右衛勝字八佰肆號長銃筒重貳斤貳兩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