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春室,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距離大婚的日子越來越近,嬤嬤們終於肯大發慈悲地放過她了,張昭華如今的時間大部分是自己支配了,她願意去找呂氏,但是兩個人湊在一起,彷彿更加侷促起來,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緊張和不知所措的感覺。
這個時候就更不能聊婚期啊納采這樣的事情,雖然她們都知道住在主殿的諸位秀女們,已經完成了她們的大婚,館子裡禮樂之聲一響起來,就知道又出嫁了一個。
皇子完了就是皇孫,今年三個皇孫娶妃,太孫的婚禮已經辦完了,接下來就是燕王世子,接下來才是周王世子。
今日還是姐妹,不過幾天就要改了稱呼,是為妯娌了——這關係好像更近了一層,張昭華蠻喜歡呂氏,但她也有太多的事情根本無法告訴呂氏,她能說周王世子人似乎可以,但是周王二王子是個糟心貨,要留心一點嗎?她能說不久之後皇帝殯天,太孫做了皇帝后就拿宗室開刀,讓呂氏忍辱負重嗎?
她似乎只能握著呂氏的手,期待燕王起兵靖難成功的一天,大家還能好好地相見。
呂氏並不明白張昭華突如其來的悲傷,她覺得是因為剛剛見了親人,無法自抑。於是她哄了張昭華幾句,又給她看自己正在繡的鞋襪。
“我是按嬤嬤說的,做出來的,”呂氏道:“嬤嬤說寧妃娘娘喜歡荷花,就繡荷花這個圖案就行了;一般都只當是孝敬,娘娘也不會穿,但是皇爺要穿我們做的鞋。”
張昭華也從嬤嬤那裡聽說了這些,按規矩要做鞋子襪子孝敬尊長,還要在冬至節上奉上。
冬至節是個很大的節日,一陽生時,成為“亞歲”,官府和民間要各相慶賀,辦得很隆重——吳中人過冬節是最盛的,有“肥冬瘦年”的說法,因為風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皇帝就是吳人,自然宮中大辦,有如過年一般。
在冬至節上,按照吳人的風俗,要吃春粢糕;按其他地方的風俗,則要吃扁食,也就是餃子。同時婦女還要向尊長獻上鞋襪,為古人“履長”之意。因為時及冬至,日當南極,受影最短,律當黃鐘,其管也最長,因有履長之賀。這起源於西漢,“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在冬至當日民間繡女亦於呈上新制繡鞋羅襪給舅姑長輩,以示本年女紅的開始,乃孝心之舉。
新婦在冬至奉上鞋襪給皇帝和寧妃,張昭華的兩雙鞋襪都在嬤嬤的指點下做好了,中規中矩,張昭華的女紅只是一般,呂氏稍微費了點心思,但也不過是多繡了兩朵荷花。
之後的有一日,已經用過了晚飯,張昭華準備看一會兒書之後就寢,沒想到宮正嬤嬤忽然把她和呂氏帶出了諸王館,兩輛車一前一後不緊不慢地駛向了宮城裡。
在宮城門口,女官遞上了自己的腰牌,很快就駛入了大內,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又有女官帶著她們倆走了一段路,然後又兩個女轎伕把她們背在身上,這樣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了一處地方。
張昭華和呂氏可謂是心跳如鼓惶恐萬分,不知道眼前這個女官讓她們進去的小屋子裡究竟有誰在等待她們,但是嬤嬤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從,她們就緊緊拉著雙手,進入了這個小黑屋裡面。
屋裡確實是漆黑的,但是裡面很快有聲音響起來:“貴人莫怕,也勿要受驚。”
說完之後,屋子裡就有了燈火,是兩個女人點燃了蠟燭——然而看清了她們的面容之後,張昭華和呂氏都嚇得不輕,差一點沒忍住驚叫起來!
這兩個女人又老又醜,已經不能說是一般的老和醜了,是極端的醜陋儖儳,臉上的皺紋縱橫交錯有如田壟一樣,幾乎沒有一寸有彈性的肌肉和軟組織,下巴頦高高地翹起,嘴裡沒有幾顆牙了,嘴唇深深地癟了進去。握著燈燭的手每一根指頭都伸不直,裡外都是繭皮,整個看真像細瘦的雞爪子,那層皮像極了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張昭華和呂氏看得臉色煞白,幾乎就要忍不住轉頭慌不擇路地跑了,但是這兩個女人卻將門關上了。如果不看她們的外貌的話,聽聲音其實不難聽,那兩個女人將燈燭遠遠拉離她們的面容——眼不見的話,張昭華和呂氏也就不那麼恐懼了。
“你們究竟是誰?”張昭華問道。
“我們是守著春室的宮人,”其中一個老婦回答:“貴人請跟我們來。”
這個時候另一個老婦已經點燃了室內的所有蠟燭,張昭華一抬頭,頓時就被震驚了。
這麼一個小屋子裡面,全是各式各樣的壁畫、塑像和春宮圖,男女交接之處,畫的栩栩如生,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姿勢,除了畫上的人不會動之外,幾乎不輸於後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