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不均,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謹身殿裡,御案上擺放了一張名單,名單上赫然寫著不久前剛剛選出的八位秀女的家世門第、籍貫姓名,還有這麼多天下來,女官對她們的綜合考評。
殿裡靜悄悄地,似乎連一根針掉落了,都能聽得見響兒。良久之後,御案旁邊傳來了一聲長長的嘆息,在屏風旁邊侍候的太監聽到了,都低下頭去,不敢發一言。
誰敢發言呢,怎麼發言呢,難道要膽大到上去問一聲怎麼了?別忘了洪武十年的時候,有一久事內廷的宦官從容言及政事。皇帝立刻將他逐出,遣還鄉里,永不敘用。這個老公公伺候皇帝有十七八年了,早在皇帝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在身邊得用。皇帝就是念及這麼一點情分,才沒有當場拉出去杖責。他能得到皇帝的姑息,可是其他宦官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所以供職內廷的太監們,都無比小心,從不敢發一言在不該插嘴的時候。
他們也許算是活的最窩囊最小心的一代太監了,有鑑於“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皇帝下令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階不得超過四品,政府各部門不得與宦官公文往來——這一系列禁令之後,皇帝仍不放心,又特地懸掛一塊鐵牌在宮門之上,上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十幾個大字,以示震懾。
所以伺候在身邊的幾位太監雖然心裡清楚皇帝在為什麼犯難,但是仍然沒有顯露出分毫來。
洪武帝正是在為皇子皇孫們的婚事發愁,他原先是不愁的,按他預想的是從這一屆選秀的女子中,挑出家世清白、門第薄弱的秀女出來,平民女子最好了,低階官吏的女孩兒也行。這樣配給皇子皇孫們,就杜絕了將來后妃甚至外戚干政的可能。
他以為自己的安排是很好的,也以為他的兒子們都會理解他這個父親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偶然間聽到了他的第十八子朱楩和他母妃的話。
“大婚之後,”朱楩對他母親周妃道:“兒就去封國了,再不能孝順母親,侍奉膝下,母親勿要以我為念,安心自養,兒子此去千里,也會常常記掛母親。且幸有松兒能替我照顧母親——”
皇帝心道,這個自己很少關注的兒子,倒也有幾分孝心。
卻聽周妃抱著他嚎啕大哭道:“我只有你們兄弟兩個,皇上卻把你們封地那樣遠,一個封地在甘肅岷州,一個在遼東開原!那種荒無人煙的苦寒之地,皇上怎麼狠得下心讓你們就藩!只恨你娘沒本事,不敢比皇后,也比不上惠妃寧妃這樣伺候陛下的老人!讓你跟你的其他兄弟,千差萬別!”
“母親莫要亂說,”朱楩急忙道:“父皇封建我們,就是為了遮蔽帝室,以為磐石之安。秦、晉、齊、楚、燕雖然封號尊貴,但也責任重大,兄長們都要領兵出征,兒子雖然封地偏遠了些,但好歹是王化之地,用不著陷於陣仗之中,這豈不是母親的幸事?”
“況且有幾位兄長也與我的封國不遠,”朱楩歷數道:“肅王兄封地也在甘肅,平涼市離我的封國也就是數百里的路程;遼王兄在遼東廣寧,離松兒多近呢——慶王兄在寧夏銀川,寧王兄又在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谷王兄就在宣府啊,大家離得這樣近,相互有的照應!”
“那是因為你父親將天下的好地方都封完了,封完了!”周妃忍不住道:“好地方都封給了皇后、惠妃、定妃和寧妃的兒子了!你怎麼不說說你那秦王兄,封地在西安;晉王兄,封地在太原;燕王兄,封地在北平;周王,封地在開封;楚王,封地在武昌;齊王,封地在青州;潭王,封地在長沙;魯王,封地在兗州;蜀王,封地在cd湘王,封地在荊州;代王,封地在大同——從第十四子算起,你們這些未婚的皇子,便都沒得什麼好封地!”
“一樣的皇子,”周妃道:“他們封在膏腴之地,就算不是膏腴之地,也是古之郡邑;你們這些年歲小的,卻都要去苦寒的地方,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不僅要建你們的王府,還要把那一個地方的城池也建了!聽說你周王兄,建造的周王府,是在宋朝都城的地基上建的!開封那人口稠密的地方,有一輩子享不完的福!同樣是兄弟,你不過比他小了十七歲罷了,難道你就不是皇爺的兒子了嗎?為什麼皇爺偏心至此!”
“母妃,”朱楩道:“您別說了!”
“我要說,為什麼不說,”周妃道:“封地不如人家,這樣也就罷了,好歹也是傳世的藩王,可是為什麼連你們的婚事,都要差你兄長這麼多!”
“看看你的兄長們,哪一個不是娶的國公、國侯的女兒!”周妃道:“怎麼偏偏到了你們這些個年幼的兒子這裡,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