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黃儼,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說著話,外頭就有人來報:“造辦處的人請見。”
高熾皺著眉頭道:“這都什麼時候了,造辦處有什麼事兒不能明天說嗎?”
“他說是世子妃娘娘吩咐的,”這個宮女低頭囁嚅道:“窯廠出新瓷器就要第一時間看。”
張昭華一聽驚訝道:“對,我是說過這話,你叫他進來。”
三月份在宗廟中行了祭禮,張昭華看到禮器中居然有青花瓷——這是很稀罕的東西了,而且看料色不是很純色,這讓她大為驚訝,對執事詢問了青花瓷的一應事宜,結果執事回道王府的造辦處在宮外面,專有一個工作房應承製造王府所需的各種器物和日用品,北平的窯廠也歸他們統轄,左不過是“官監民燒”。
有一個胖墩墩的人進來了,行禮道:“奴婢黃儼,是造辦處的管事,聽聞娘娘要看一看燒造的瓷器,孩兒們日夜趕工,將這一批瓷器剛剛燒好,不敢遲疑,立時送來給娘娘一觀。”
“你辛苦了,”張昭華大喜道:“馬公公是你什麼人?”
聞言黃儼一頓,道:“馬公公是孩兒乾爹。”
“馬公公跟著殿下去遼東了,”黃儼道:“走之前吩咐奴婢燒造一爐出來運到世子所來,孩兒們不敢怠慢,只是這料子也難燒,直拖到前日才算將將弄出來。”
當時張昭華看到了禮器是青花瓷,當然禮器是用來祭祀的,不是日用的東西,府裡日用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她想要仔細看,但是禮器很快就收回去了,在聽執事說,造辦處都是燕王殿下身邊的馬公公管著,她就退縮了,沒有再詢問了,畢竟馬和是燕王最見親用的宦官,也是最早入王府的老人,地位可不一般,自己還不想勞動這樣一個人。
今日黃儼能送來瓷器,應該不是祭祀的執事對他說的,應該是自己和執事說的話,傳到了馬和的耳朵裡,馬和再吩咐造辦處,把自己想要的東西送了過來。張昭華髮現燕王和王妃身邊得用的人都非常知情識趣,什麼時候含冬含霜能達到這樣的標準,估計還要很長時間地訓練。
張昭華笑道:“我原沒想著北平也有窯廠,我以為這些都是從景德鎮的瓷局、御窯那裡一路北送過來的。”
“是,”黃儼笑道:“景德鎮有好瓷器一來是土好,一來是匠人工藝高。北平沒有景德鎮,不過這並不妨礙咱們把景德鎮的匠人請來,自己當工頭,在北平做瓷器。”
“你們官窯的廠子在哪兒?”張昭華問道。
“在大興縣長子營鎮。”黃儼回道。
“喲,這麼遠,”張昭華道:“我以為是在城內呢,原先不是說齊化門那邊有窯子嗎?”
“原先是把窯廠設在那裡了,”黃儼道:“只是一來工匠人員不滿額,僱傭的人都不得用,毛手毛腳地打碎瓷器也就罷了,還燒火不專心,有一次燒了排房,一條街都燒沒了;二來是那裡要修路不容易,一直是土路,裝著精貴瓷器的車子稍不留心就拐帶到坑裡去了,一車的瓷器就能給打爛了,可不把人給心疼死。”
他說著就吆喝人把瓷器卸下來,他親自揭開了箱子,清點了一番還是嘆息道:“碎了兩個。”張昭華也走到院子裡看,只見這一車瓷器是密封在箱子裡的,外面用麻繩捆綁緊實,裡頭塞了木屑和乾草,但是這樣一路從大興運到北平,即使緩行,也碰碎了兩個中瓶。
張昭華就道:“你們日後燒造瓷器,也不必急著送來,教你們一個法兒,將瓷器裝箱密封之前,在空隙處撒上黃豆,澆幾次水,豆子遇到水很快就發芽了,把這些空隙都塞滿了,就將瓷器包的緊緊的,也不會擠壓壞瓷器,而且這東西還有彈性,運到目的地瓷器也不會壞,比海綿還好使。”
高熾和黃儼似乎都很驚訝,看他們表情就好像在驚歎,原來瓷器還可以這麼運輸——特別是兩個人類似的表情,還有類似的身高和圓滾滾的身材,湊在一起簡直就像倆兄弟一樣,看得張昭華忍俊不禁。她其實也奇怪,高熾小時候好像和高煦模樣是相似的,只是高煦長大了之後成了英武的模樣,高熾就橫向發展成了佛爺的模樣,按道理這也不應該,因為高熾從不吃肥肉,說起來,肉其實也吃得不多,真不知道他一身雪白細膩的肥肉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這時候幾個宮女和太監小心翼翼地將一車瓷器卸下車端進屋裡來,張昭華大致一看,有大件的玉壺春瓶,梅瓶、執壺這樣插梅插花的瓶子,也有喝茶喝湯的小件瓷器,不過都是青花瓷,而且顏色比那一日在宗廟見到的還要鮮豔許多。
張昭華心裡存疑,就道:“這用的是什麼色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