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微瑕,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釉裡紅瓷器,即釉裡紅瓷,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釉裡紅的最大特點是燒製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因為是以銅為著色劑,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而銅離子對溫度極為敏感,在窯爐中火候不到,呈現黑紅色或灰紅色;火候稍過,銅離子便揮發,顏色就飛了沒了,從釉層中溢位,呈現特有的飛紅現象或乾脆褪色,紋飾不連貫。

由於它的燒成範圍很窄,溫度和氣氛要求很嚴,想要燒成一個很完美、很標準的釉裡紅瓷器甚為困難。所謂“十窯九不成”和“百裡挑一”都不能來說明它的難度。因而在如此困難中精選出來的珍品,往往是價值連城,也是可想而知的。張昭華前世看到的一個館藏釉裡紅瓷器,是有很明顯的瑕疵裂痕的,但是據館中工作人員說,估價也在千萬以上。因為釉裡紅傳世品近九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損或瑕疵,瓶口有傷殘的更是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可謂千金易得,瓶口難求。這個工作人員就舉了個例子,說有一隻口沿儲存完整的全品洪釉裡紅玉壺春瓶,曾以八千萬的價格成拍賣掉,天價重新整理了那一年最高的古董藝術品成交記錄。

但是如今比她前世看到的器形還要精美,工藝還要精緻的正品釉裡紅瓷器就在她的手中了,一想到這東西的價值,張昭華就感覺自己小腹忽然竄出來一陣熱氣,就和來葵水了一樣,嚇得她下意識夾緊了腿。

“等等,這為什麼是個碗呢,”張昭華自言自語嘀嘀咕咕道:“怎麼不是大瓶子大罐呢?那這價值會不會降價啊……”

沒留神這東西居然被高熾從她手上拿走了,放在燭燈下細細看著,良久就聽他也嘖嘖道:“釉裡紅目前也就燒造大件器物,像瓶、盤、壺、爐之類的,基本不見杯盞這樣的小件,之前試著燒了杯盞出來,我見過有三拃長的直口大碗和撇口大碗,卻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小巧的碗——這是咱們大興縣的窯廠裡燒出來的麼?比景德鎮燒得還要好啊!”

因為明代建國之初就制定了詳盡的制度,對日用物和服飾等都作嚴格規定,君臣有別,上下分等,不可逾越。從器物材料看,宮廷仍沿承元代舊制,日用器皿多見金銀器,但大件器物仍用瓷器。因此洪武官窯瓷以大碗、大盤、大瓶、大罐為主,絕少小件器物。

張昭華一聽激動壞了,道:“讓我看看釉色!”

“你別動,仔細打爛了,”高熾也死死攥著這碗,簡直不讓她分毫,最後乾脆道:“你坐過來,我教你怎麼看這東西。”

張昭華看他一人坐在一個椅子上,哪裡還有半絲縫隙,卻見他拍了拍大腿,張昭華就眼前一亮,像猴子似的躥了上去,坐在他腿上。

“首先要跟你說,”高熾道:“這樣紅色的瓷器,也只有咱家能用,也僅限於官窯生產。”

洪武二年規定了祭祀用青、黃、紅、白四種色釉,這四種釉色禁止民間使用。而紅色尤得皇室重視,因為皇上以火德而興,五色尚火,所以將士戰襖、戰裙、壯帽皆用紅色,包括對瓷器裝飾中紅色的壟斷。

“其次,這東西很罕見,燒造困難,”高熾道:“以梅瓶來說,有白釉、哥釉青花、藍釉堆粉、琺華、孔雀綠釉等品種,而釉裡紅最為少見。少見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燒出一批,會有專人稟報,然後沿途派兵保護,送入京師,這東西皇爺爺留著自用,或者祭祀太廟,三十年來只賜給開平王常遇春和中山王徐達一對釉裡紅梅瓶,作為明器陪葬了,其他功臣,都只賜下青花瓷,沒有這個殊榮。”

“我說的釉裡紅,是燒造地一點瑕疵都沒有的那一種,”高熾道:“你要說燒出來,那自然能燒出來,但是顏色能讓人滿意的,真真是百不存一。”

釉裡紅是顏色畫厚了會流動,畫薄了不呈色,不厚不薄又是死色,只有略厚又保持一點流動,釉色方能活起來,才能與坯體、釉色互為滲透,渾然一體。但由於高溫銅紅的燒成條件比較嚴格,此時畢竟還是用柴火燒火,所以一爐出來,幾乎都會產生飛紅的現象。

“這東西確確實實是好東西啊,”張昭華的目光不可謂是不貪婪了,她也算有一點瓷器知識,“我個人是喜歡釉下彩的,滲透連綿,永不褪色啊。”

就張昭華自己喜愛標準來說,她是喜歡釉下彩的,當然很難說釉下彩就一定比釉上彩好,不過確確實實久經磨蝕,色澤鮮豔依然。

在張昭華不多的瓷器知識中,釉裡紅在清朝乾隆末年差不多就算漸漸衰敗了,一來是燒造難度和成本大,二來是因為清朝各種紅釉的出現,比如朗窯紅、豇豆紅,雍正時期的仿祭紅,乾隆時期的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借蝶殺人:蝶葬

打死也不說

黃帥心語

九十八度

大神夫人狠彪悍!

巴喬的中場

誰讓這小子契約雙胞胎校花的?

夢見星辰s

卷死後他穿成了天才兒童!

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