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這一門相術,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珙和袁忠徹從鄞城來到京師,直入大內,永樂皇帝見到他們,十分高興,賜冠服、鞍馬、文綺、寶鈔,甚至連京師的宅院,都為他們選好了。
袁珙不欲當官兒,皇帝這邊就封他做太常寺丞,兩人說起了當年第一次見面的情形,皇帝不由得哈哈笑道:“彷彿昨日啊!當時你一見朕,就知道朕將來要做天子,朕其實心中是不信的,因為你的相法太過駭人了!”
當時還是燕王的皇帝,和九個跟自己長得非常像的衛士在北平市肆中游蕩,袁珙一眼認出了真正的燕王,皇帝至今想起來仍然覺得神奇:“這九個衛士之中,有一個叫王偉的,跟朕的面相,幾乎一模一樣,不是朕的親人,幾乎分辨不出。若是你的相法是實在的,那他的面相,豈不是也要做皇帝了?”
袁珙捋著須笑道:“也許五官相似,但神采、氣色乃至骨色,決計不同,我等相士,乃是伏見機微之人,陛下伏羲骨直貫中央,日角插天,龍行虎步;那王偉後腦是削平的,且額頭低陷,走路是個縮手躡腳之人,此人定然壽命不永,臣斷定他早都墳頭長草了。”
永樂皇帝再次驚歎了一番,因為他一點都沒說錯。而聽袁珙道:“陛下,當年太祖高皇帝登上大位,遍尋天下與自己八字一樣之人,欲殺之。果然找到一位蜂農,高皇帝不解,為何同樣的八字,自己當了皇帝,而他二人卻是平頭百姓,後來將這人召來,得知此人養了十三籠蜜蜂。”
高皇帝因此恍然大悟:“朕有十三行省,你有十三籠蜜蜂,說起來,朕是把行省當做了蜂籠。”這位蜂農其實就是十三籠蜜蜂的王,就如同他是十三行省的皇帝一樣。
永樂皇帝也知道這事情,頓時明悟,對袁珙的相術更是十分讚歎。他把人都屏退了,才對袁珙道:“朕有三子,當初沒有想到自己會做天子,也就沒有讓你為他們相面。你既然能相準朕,自然能相準他們。”
袁珙立刻推辭道:“陛下,不能因為臣一言而倉促定儲,否則臣得罪於天下矣!”
袁珙堅決不肯相幾位皇子,道:“相術,相術,此所謂‘術’也,而非‘法’,更非‘道’,臣這一門相術,乃是不入流的雕蟲小技,絕不能為天下法,當年李淳風那樣大的本事,唐太宗並未使他相一人。只因功名雖然寫在臉上,卻不能見賢愚。”
袁珙非常懇切道:“且人之命數,雖是天定,終在人為。有德之人,終可以獲福,命數也可因此而變。一人今日之面相,必和昨日不同,臣今日所見之人,也不會是數十年之後那個人,請陛下深思。”
永樂皇帝終於點了點頭,道:“也罷了,朕就不為難你了。只不過,你可以不相幾位王子,但是朕有一個皇孫,十分心愛。朕要你為他相面,不說他前程如何,只略說一說,他日後人生是否平順,是否安寧——這也是天底下所有老人的心,你不可拒絕朕。”
袁珙頓首而謝,被宦官引入內室之中,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椿哥兒。
袁珙俯下身去,細細打量他。皇帝在一旁看他的神色,因為袁珙的眼睛裡,已經出現了洞悉之色。
“怎麼樣?”皇帝迫不及待地問道。
“真乃——”袁珙恭賀道:“尊居而安享太平之人啊!”
皇帝大喜。
袁珙從大殿中出來,與等候許久的兒子袁忠徹一同回了居所。因為袁珙不許袁忠徹同他一起,說一個人不能叫兩個相士同時相看,所以袁忠徹沒有見到皇長孫的面相。
“父親,”袁忠徹心癢癢道:“皇長孫面相如何?”
袁珙慢慢道:“萬歲天子。”
袁忠徹早就猜出了:“您對皇上明言了?皇上將要立皇太子了嗎?”
“我怎麼可能直說呢,”袁珙笑了一下:“皇上本來是讓我給皇長子和皇次子相面的,我千辛萬苦給推掉了。”
“皇上在立儲之事上再猶豫不決,”袁忠徹道:“天命也是註定了的。皇長孫的命格雖然貴重,兒看也抵不過那一位罷,那可真是當世絕無僅有的面相——”
“你說的不錯,”袁珙道:“這位皇長孫,若是與那一位比,壽元不可稱高厚,而眼帶桃花,真乃是個多情之人。”
袁珙想了想,又道:“他面相之中,月角失陷了。”
“那是當然了,”袁忠徹道:“觀古代君王畫像,惠帝劉盈、中宗李顯,都是月角失陷之人。”
“我此去,”袁珙道:“還見到了皇后娘娘。她——唉,病機已經見於驛馬,什麼時候深入到了蘭臺,就真的迴天無力了。”
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