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燒旺,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平鬧起來了,她知道永平管理身邊人的辦法簡單粗暴,一個是抄撿,一個是棍棒伺候,果然永平就喊著將人綁縛起來,開始搜檢臺前臺後。
她早已將金釵埋在箱子裡的戲服之中,等找到之後,這根釵子就是潑汙藍藍的憑證——她之前已經打聽好了一切,知道這戲班裡有個叫沈瑜的戲子,平時道貌岸然,還與人講解寶卷,然而私底下卻是貪花好柳,收受了不知道多少閨閣女子的私贈。
沈瑜平日裡不清白,然而這一日卻是清白的,但是他自己都暗室虧心,看到金釵就心虛,以為是哪一位貴人給他的,所以先存了懼怕,等到第二日永平興師問罪揚言要用刑的時候,他自然就忍不住什麼都招供了。當然永平去審理所也是她幾句話攛掇過去的。至於她要的什麼效果,事發的這一日,眾多女眷都瞧地清清楚楚,她還嫌不夠,指名道姓又說了一次,果然叫眾人都白了臉,尤其是王夫人,更是神色難看。
永安在這局裡唯一的瑕疵就是不知道見好就收,一個是藍藍的名字是她最先叫出來的,看樣子好像為了擺脫嫌疑,然而實際上是加深了;另一個就是事發當晚,她派了人去馬氏門上,一應事情說了個透,讓馬氏和藍藍趕緊去辯誣。這一舉本來是要更加引得眾說紛紜,這樣藍藍就算自證清白也沒用了,當然現在確實已經達成了這樣的效果,藍藍一進府,更是浮言湧動——只不過這樣同時把自己暴露出來,因為查出來不是府裡的人報信,而住在府外的人家,只有出嫁的兩個郡主了。
這兩個郡主裡,永平也有嫌疑,因為她也有前科,張昭華記得她為了出府一趟,也做過一個精妙但讓人心涼的局,如今誰說不可能因為不忿這鄉下丫頭如今與她們正兒八經的金枝玉葉平起平坐了,從而自編自導喊打喊殺一場?然而這種可能性太低,如果真因為出身的原因她瞧不起藍藍,那當初張昭華這個平頭百姓家的女兒進府來做她嫂子,她就該在那時候刁難了,永平雖然心眼小,自恃身份,但是反而因為自恃身份,不屑做這樣的局攀誣人。
這事情也只有永安做下了,因為她有一個大大的動機。
當年不知道皇爺要為各位親王的女兒選婚並且指婚的時候,燕王和張玉約為兒女親家,將永安許配給了張輔,兩個孩子也算是青梅竹馬,彼此有情有義,何況永安溫柔淑善,張輔文武雙全,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只是洪武二十八年的一場選秀,兩家婚約作廢,男婚女嫁不再相干,永安配給了袁容,雖然婚後感情也融洽,只是到底意難平。先時張輔沒有合適的婚姻物件,這樣一直拖著也沒什麼,只是當藍藍來到府中,一切就似乎有了變化。
藍藍什麼身份,永安其實是知道的,薛侯爺的女兒,即算庶出,也能配上張輔了,何況薛侯爺還對燕王有恩,燕王誓要報答,已經將藍藍認作女兒,一應待遇,比之正經的郡主也不差什麼。
幾次酒會,看王夫人對藍藍十分喜愛,而世子妃也有意撮合,其餘眾人樂見其成,只有永安心底那一把火越燒越旺,不能自已。即算是知道自己不可能再續前緣,因為先前送去的香囊被很明白地退了回來,然而她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嫉妒之心。這樣的心思的驅動下,設計出這樣的局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昭華看王妃的決斷,就知道她到底還是要包庇永安的,戲班裡其他人都是送去官府,罪名是有白蓮會嫌疑,然而只有這個叫沈瑜的單獨被王府發落了,扛枷示眾,罪名是盜竊。不過張昭華還是看不明白這個判決有什麼奧妙,為什麼阿葳會露出那樣的神色來。
不過她很快就明白了,因為不過三天之後,這個沈瑜就死了。她才知道給這人扛的枷鎖是重達百斤的,扛不過三天,再帶上口嚼子,被人趕著巡城,死就是必然的了。
對於不明真相的人來說,不過是個戲子,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小偷,偷了王府的東西,王府也沒說重判,只是讓扛著枷鎖巡示三天,然而這就沒撐過去,倒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對那些之前膽戰心驚的嬌小姐來說,他死了就是萬幸,之前的一切私相授受就再也不會被發現和提起。對於王府來說,這個人死了,他背後一切看不見的東西,也就跟著消逝了。
皆大歡喜。
唯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就有張昭華,她食不下咽。
她到底還不能平心靜氣地看著這樣因為一個人的私心而株連一個無辜的人的事情發生,即算這個人該死,但也不應該死在他沒有做的事情上面,沒有得到他應有的罪名——說他敗壞風氣,說他斂贓都沒錯,但是最後卻是以偷竊的罪名而死,死非其罪。而以這樣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