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豹尾,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日後的早上,精卒壯馬就要開赴大寧、全寧兩地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個早飯,燕王就和高煦換了鎧甲,高煦一身黃銅所制的細魚鱗甲,英姿照人,最後拜別王妃的時候道:“兒此行志豎豹尾,蔭胄旌功,請母親安等捷報,不要牽掛。”
大軍開拔之後,張昭華看著仍然坐在椅子上不動的徐王妃,她永遠記得高煦磕頭那一瞬間徐王妃臉上的神情,她一時間居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來。
她走過去跪下來,頭枕著王妃的膝蓋,“母親心裡難過麼?”
“難過什麼,”王妃好像笑了一下:“只是害怕他們回來地遲了,吃不上今春的蕨菜了,高煦愛生嚼這東西,今年是管不了他了,哪怕晚一點再走呢,平常都是三四月份了,好歹也有個準備。”
張昭華不由得又哽咽起來,然而被王妃拉了起來,又拉過了永安這幾個郡主,語重心長道:“你們是成家的成家了,沒成家的也將會有這一天,要送他們遠去,聚散本不由人,不必有這兒女之態。”
“皇上封建諸子,以為遮蔽,以為磐石之安。”王妃道:“既享尊榮,但也責任重大,領兵出征,乃是為了更多的子民免受兵刀之禍,流離顛沛。唯其義盡,所以仁至,仁義所至,問心無愧。”
她就想起來新婚不久,朱棣第一次出征的時候,對她道:“前途難卜,天意難測,若上天眷顧,我生當來歸,相見有日,後會可期。若天意不佑,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草。他日你若過山,有峰巒如聚,過海而有波濤如怒,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後面的話她都不聽,只是信了“相見有日”這四個字,於今也有二十載春秋了。
張昭華眼淚被溫柔地拭去,然而又一次流了出來,因為她知道在將來的日子裡,平靜的時候少,而憂患的日子多,這樣的分離只會更多,而時間也會更長,還有無盡的兵戈,如今這一幕只會一次次上演。
燕王走了之後,府中寂靜了許多,張昭華每日也就打理一下內務,陪王妃去院子裡逛一逛,這一日她自己在後花園漫步,又算著玉蘭似乎要開了,可以辦一個家宴,請王夫人、陳夫人她們過來聚一聚,這些人也送走了丈夫,張玉、朱能也跟著燕王去了大寧,於是大家又有閒暇,總要找點事情打發時間。
她這樣想著,順手摺了一支迎春花,這也是她答應高熾的,每天都給他折一支花來插瓶,高熾果然能根據每支花的樣子插出不同形態來,這很讓張昭華大開眼界,只是高熾也氣人得很,每次張昭華細問的時候,就含混地不說明白,總是三言兩語帶過去。
這樣轉了一圈往世子院走的時候,忽然看到迎面來了兩個小宮女,原先是跳著走的,看到張昭華了就急忙退到一邊,把頭低得低低地。
張昭華一看這兩人不過是十一二歲的模樣,面容稚嫩,應該是新進府中不長時間的,說起來王府到底是寬仁,按道理選宮女和太監都應該是七八歲的孩童,這樣性子什麼的都好調教,像馬和馬騏這幾個隨侍燕王的,就是八九歲的時候被閹割送進宮裡去的,然後又分派到了燕王府裡,宮女也是這樣,而且不像女官女史那樣有出宮的可能,宮女是到死都不許出宮的,而徐王妃因為不忍八九歲的孩子就要與分母分離,特別選的年歲大一些的孩子,平時還許她們探親回家,年歲到了二十五也就放還嫁人去了。
所以張昭華看到的這兩個小丫頭應該是剛進來沒多久,走路還蹦蹦跳跳地,張昭華原本笑了笑徑直走了,但是經過這兩人身邊的時候,忽然聽到其中一個微微鬆了一口氣的聲音。
她一下子轉過頭來,道:“你懈氣做什麼!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害怕被發現麼?”
這小宮女本來神色就有點惶急,聞言被嚇得話也說不清,被張昭華威嚴的目光盯住,渾身都抖起來,一下子居然癱坐在地上。
張昭華一看更是疑心,就揮手叫人把她倆全都綁了,帶到了自己的院子裡。
高熾也在院子裡,居然沒去紀善所,他見張昭華聲勢浩大地綁了人回來,也驚得出來看。
“你這是做什麼?”高熾皺著眉頭:“這倆個新來的宮女子,若是不知禮數,衝撞了你,又或者哪個地方惹了你,都是因為還沒被教導,情有可原,你何必要這麼計較,這樣沒有容人之心呢!”
“你怎麼不問青紅皂白,一上來先說我!”張昭華道:“哪裡是因為衝撞了我,我還不至於為難倆個剛進來的新人——是這兩人,做賊心虛,不知道為何慌慌張張地,我捉回來正要好好問問!”
高熾就道:“你便問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