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關鍵,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華一見劉德中計,立刻撥馬朝運河方向逃竄。劉德率兵一路追擊,他並沒有發現正在“逃竄”的燕兵依然保持了戰力,很多燕軍甚至能回過頭來發射箭矢。
“嗖”的一聲箭矢的強勁聲音,劉德身後的一位百戶就仰天向後摔落下馬來。劉德氣急敗壞道:“快射!射死他們!”
這樣一個追一個逃得來到了運河旁邊,劉德只聽一聲炮響,燕軍伏兵衝出,他手下的兵頓時慌亂起來,倉促應戰。這時張昭華本人帶領一百名娘子軍繞出敵後,斷其歸路,使劉德部腹背受敵。
看著南軍被殺得一塌糊塗,張昭華橫刀立馬不由得哈哈大笑道:“魏國公說得對啊,山東兵力空虛,正是進攻的良機啊!”
劉德就在她身前不足五十米處,聽得清清楚楚,聞言不由得渾身一震。張昭華知道目的達成,算了算時間知道盛庸的援軍馬上就會到來,頓時將手中的旗子揮舞了幾下。陳懋遙遙見到,頓時知意,留出一個口子來,叫南軍潰逃走了。
等盛庸帶了一萬人拍馬趕到,就看到劉德率殘部苟延殘喘的模樣,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問燕軍人去哪兒了,就忽然看到矮坡之上,人影搖動,數十杆火槍齊射,對著南軍掃射過來,爆出一大片濃重的煙霧。
劉德原先見著人走了,也麼想到竟然還有伏兵,還有火銃,它們的齊射聲如此響亮,好似地動山搖一般,霎時間就將十五六個南軍打翻滾出去,他們身上飆出一股股血霧,更是嚇得後面陸續趕過來的軍隊剎住了戰馬。
因為煙霧濃重,盛庸無法判斷對面究竟還有多少人,而騎兵無法直面火器只能迴避,還不敢追擊——等硝煙過去,盛庸才清楚地看到這些人不過數十騎,他剛要下令追擊,卻被劉德抱住了馬脖子:“都督,恐有伏兵啊!”
盛庸氣得給他一鞭子,罵道:“你現在知道有伏兵了!剛才我命你不要追擊的時候,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劉德生捱了一鞭不敢反抗,他知道這次損兵折將犯了大錯,但是他眼睛軲轆一轉,忽然道:“都督!末將剛才探聽到了重要軍情!”
盛庸氣得還想再打他一鞭子,卻聽劉德道:“都督!魏國公徐輝祖有通敵之嫌!是燕軍得勝,不小心洩露出來的話!”
盛庸的鞭子打不下去了,他道:“魏國公?魏國公是國之柱石,雖然與燕府有親,但是忠心赤膽,不可隨意汙衊!”
劉德為了免罰,信誓旦旦道:“末將不是汙衊,末將是親耳聽到了燕軍說的話,都督,當初白溝河一戰,徐輝祖可是沒動一兵一卒,正面迎上了燕軍,都沒有打的人吶!”
盛庸心中的疑慮也開始生根發芽,他知道魏國公的親妹妹就是燕王妃,燕王是徐輝祖的妹夫,而燕王幾個兒子都是徐輝祖的親外甥,當初這三人去應天就住在徐輝祖家裡,最後也是盜了馬跑脫了,而那些馬都是徐輝祖飼養的西域良馬,事後雖然徐輝祖上疏自辯,且請朝廷立即追逐,但是終究叫三人跑脫,自此留下了後患。
南北戰端一開,徐輝祖就更無以自明瞭,當初李景隆戰敗,朝中無大將可用,明明徐輝祖是最好的人選,但是沒有一個人提請讓他將兵的,這就能看出皇帝的意思了。若是謀反的不是燕王,徐輝祖一定能得到重用。
盛庸沉吟了一下,“走,回城!”
他回到城中,開始提筆寫奏疏,當然他一貫非常謹慎,主要是彙報燕軍小股部隊騷擾德州的戰況,最後在末尾才附加了一句,若有若無地說了一下這個情況。
而收到戰報的建文帝招來方孝孺和齊泰,這二人不約而同地認為魏國公徐輝祖有通敵之意,齊泰慷慨激昂道:“陛下,臣早說過,魏國公不能將兵,陛下宜慎用此人,若不然,則必有噬臍之悔。”
不消他說,建文帝自己都對徐輝祖不放心,而且這種不放心,是一直以來的不放心。這些勳貴人家,一直讓他不放心,比如徐輝祖、徐增壽,比如懷慶公主駙馬王寧,他能相信的,就只有姻親。
看看建文帝任命的將領:曹國公李景隆,乃是他的表兄,如今兵敗;長興侯耿炳文,是江都郡主的公公,討伐朱棣,依然兵敗;駙馬都尉李堅、駙馬都尉胡觀,都敵不過朱棣。
“陛下,”方孝孺道:“宜將徐輝祖召回。”
建文帝點頭道:“不管盛庸聽到的這個訊息是真是假,徐輝祖都不宜再將兵——問題是,如何將他召回,朕不可露出不信任他的意思,寒了功臣子弟的心呢。”
“就說,”方孝孺沉吟了一下,道:“燕軍無糧草供應,不日即將北還,京師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