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魚鱗罩甲,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文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燕王親自帥軍奔襲松亭關,之前在懷來的戰鬥以燕軍大勝而告終,因為懷來是都督宋忠駐守,朝廷在這裡佈下了三萬人馬防燕,卻被燕軍鼓譟而進,斬首數千,餘眾大都潰散,燕王因此繳獲戰馬八千餘匹,此役之後,朝廷派往北平周圍最強的一支兵力,就被消滅了。
懷來之戰給了燕軍極大的信心,而燕王之所要親自率兵去松亭關,因為松亭關守將之一的陳亨從中山王北伐,又數次跟隨燕王出塞,原先就是燕山衛指揮僉事,早已和燕王暗中相通,託心燕王,只不過他不能決策松亭關的戰降,因為還有兩員守將劉真和卜萬,燕王這回親自率兵前去,就是要和陳亨裡應外合,奪下松亭關。
燕王出征,府中所有人送行至端禮門外,端禮門大門敞開,外面就是整裝待發的將士,而燕王從中庭走來,身上的鎧甲映日之光,光輝燦然。
這副鎧甲就是黃金魚鱗罩甲——太祖高皇帝穿著它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然後作為燕王收降乃而不花的賞賜,賜給了燕王朱棣。
燕王很愛惜這鎧甲,平常的戰陣,都不曾穿過,收在徐王妃的府庫裡很久了,但是如今從府庫裡取出的時候,卻依然能看到上面被兵刃侵蝕過的痕跡,這是一種誇示子孫的榮耀,太祖穿著它征伐四方,如今燕王奉天靖難,也要穿這鎧甲,建立屬於他的千秋功業。
張昭華的目光拂過一片片的魚鱗甲片,這些甲片甚至能發出鏗鏘的共鳴聲,就像沙場上刀劍相拼的烈烈之聲,那是太祖遺留在鎧甲上的勇烈之風。
不僅是張昭華,甚至連道衍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去。
高熾親自為燕王牽馬,高燧半跪在地上,為燕王腰間繫上了寶劍。張昭華第一次心甘情願地跪了下去,她雙手舉起來行了大禮,高聲道:“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所有的宮人太監並都下拜,燕王喉頭一陣顫動,他深吸一口氣,道:“出——”
伴著他這一聲,鼓聲也響了起來,在兩側恭候許久的教坊司,則遙相唱起了《清海宇》:“拔劍起淮土,策馬定寰區。王氣開天統,寶曆應乾符。武略文謨,龍虎風雲創業初。將軍星繞弁,勇士月彎弧。選騎平南楚,結陣下東吳,跨蜀驅胡,萬里山河壯帝居。”
等燕王出了端禮門,教坊司的歌曲換成《永太平》——赳赳電掣鷹揚,在伐罪安民,去殘除暴。天與人歸,豪傑削平多少。萬里煙塵淨洗,正紅日一輪高照。膺大寶,王業萬年相保!
大軍開動,旗幟雲從,遮天蔽日。不過一會兒,德勝門外出現了山呼海嘯的聲音。北平九門之中,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意為“以德取勝”,又可為“得勝”之意。洪武元年,中山王徐達攻入元大都,親自將原名為“健德門”的大門改為“德勝門”,之後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由燕王沿襲下來,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
但聽聲音,便可以想象老百姓是怎樣地殷切期盼了,到底是燕王經營了二十年的北平,百姓心在燕王,不在朝廷,燕軍所過之處五一不是黃土墊道,淨水潑街,香花醴酒,綵緞飄飄——歡呼的聲音連王府最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可見外面已經成了歡樂的海洋了。
燕王出征,留守北平的重任就擔在了高熾身上,高熾和幾名紀善整理錢糧,而徐王妃就帶著女眷在趕製軍服馬鞍。
“永平呢?”王妃見王府眾人都在,唯獨缺了永平,不由得道:“如今是什麼關頭,她在哪裡躲閒?”
張昭華也不知道永平去哪兒了,四處搜不到她,中午休憩的時候她在世子所裡倒是見到了永平,抱著椿哥兒在逗弄,只是似乎她方法不得當,弄得椿哥兒不太舒服,低聲哼哼起來。
見到張昭華來,永平似乎驚了一下,也沒像以往那般坐著寒暄,急匆匆又走了,張昭華這邊也疲乏了,卻沒想到又有一個人來見她,而這個人叫她著實無言以對。
馬寡婦見了她就抱著她的腿嚎哭起來:“華姐兒,求求你,你把俺的藍藍找回來罷!她跟著姑爺去了不知道什麼地方,怎麼就尋不到了呢!你們把姑爺他老爹殺了,他能放過俺們藍藍嗎?當初是你保的媒,俺什麼都不辨,就相信了,耽誤了藍藍一輩子,俺現在找誰去呢——當初就該聽那大和尚的話,不叫她早嫁了!”
薛藍藍嫁給了張昺的二公子,新婚不足月,張昺就叫燕王給殺了,而張昺二兒子不知道怎麼得了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