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竹馬,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華便道:“嬸嬸這個故事,我原是聽過的。”
張岳氏眉毛一挑,笑道:“怎麼,阿華聽過?”
“不僅聽過,”張昭華似模似樣地點了點頭,道:“還聽過後續的故事。”
“哦,這故事還有後續?”張岳氏不通道:“那你說來聽聽。”
“說是這個人把媒人轟走了之後,轉頭跟他的妻子說了,”張昭華道:“妻子聽了以後大怒,罵他是糊塗蛋,說:‘我的兒子今年一歲,明年就和他的女兒歲數相同了,如何不許配呢!’”
這回糧長夫人笑起來了,道:“都是村夫愚婦,一兩歲的事情,居然如此拎不清!”
張岳氏也跟著陪笑,不過依張昭華看來,這笑容很勉強罷了。她上下打量張昭華,道:“這丫頭嘴巴好生伶俐,不知阿公是如何教導的,怎就不願給端哥兒開蒙,偏要送去塾師那裡呢!”
這個時代是沒有完整的教育系統的,尤其是剛剛建國的這段時期。他們十里八鄉的,讀書識字的人少之又少,而永城縣城裡,能識字的人雖然多,但是開了私學授課的,卻只有兩位。
有老師,就有地方討教學問,這比元朝末年的時候好了不知多少。糧長年少時候拜在門下學習的那位大儒,是找了不知道多少地方才找到的,他在門下侍奉了一年,才登堂入室學習經書。張昭華想起這時候有個名人叫宋濂的,寫過一篇文章《送東陽馬生序》,裡面就說“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說的就是差不多的求學之路。
無怪張岳氏抱怨,糧長不肯給親孫子卻給一個毫無干係的娃娃開蒙,而且還是個女娃,就更讓她想不通了。不過她不明白的事情,張昭華同樣也不明白。
“好了好了,小孩子胡鬧去吧,”岳氏從桌上抓了一把飴糖給她,道:“端哥兒,帶著姐姐妹妹去玩,今天可不拘著你了。”
端哥兒羞澀地從僕婦身後探出頭來,又朝張昭華望去,看得岳氏心裡更不舒服,但是還沒等她說話,張昭華已經跳下炕去,笑嘻嘻地跑出屋去了。
看得出來糧長夫人和張岳氏有事相商,張昭華自己熟門熟路地跑到後屋空地上,那裡有個橫杆,扎著一個鞦韆索,也蕩不開幾步,但是就是她現在玩耍的工具,等再長一兩歲,那鞦韆就架不住她了。
張昭華自己坐在上面晃盪,旁邊端哥兒和岳氏帶來的女娃都咬著指頭看著她。張昭華看這個女娃面生,便問道:“你是哪裡來的?叫什麼名字?”
“俺叫甜甜,”那女娃盯著她手裡的飴糖,一絲可疑的銀線從嘴角滑了下來,“俺是王集鎮人。”
張昭華看她憨態可掬的樣子挺可愛,就把飴糖給她分了三個,看到旁邊可憐巴巴看她的端哥兒,就道:“端哥兒,甜甜是你傢什麼親戚?”
“她是我表、表妹。”端哥兒囁嚅著說了一句,又害臊一般低下了頭去。
張昭華一年能見他個五六次,但對他每次流露出的羞澀的神情還是很新奇,便道:“端哥兒,你又不是女娃兒,怎生如此怕臊?”
端哥兒微微漲紅了臉,似乎想要反駁一兩句,但是終究只聽到蚊子一般嗡嗡的兩聲。張昭華便不問他了,只又接著問甜甜道:“你在城裡呆了多長時候了?城裡有許多新鮮好玩的,你可都見識過了嗎?”
甜甜也被問得一愣,她其實也生的可愛,只是臉頰蛋兒卻有些癟瘦,面板也黑一個度,而且年歲也比端哥兒小一點,只像個松鼠一樣抱著飴糖舔,看得張昭華好笑。
“俺來一月了,”甜甜道:“城裡只去了小門街,去的時候天黑了,什麼也沒看清楚。”
張昭華和她說話,覺得這個時候即算是永城或者是歸德州,恐怕還沒有條件形成繁華的商市,之前張賡哄她去城裡,說城裡好玩的多的話,恐怕也不盡實。
“城裡好玩的地方她都沒去過呢,”端哥兒在一旁忽然道:“西門一條街都是花市,只在每月初一開一次,那花市上,才有許多新鮮好玩的東西!”
看張昭華有點興趣,他就拿出背書一般的語氣細細道:“永城城河有五座橋,城牆有五個城門,其中東門兩個。一個是水門,又是隋堤驛道陸上通道,另一個是永城到徐州驛道的通道。除了東門這兩個門,其他西南北三個門邊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集市,其中西市最大,來往的人也最多,有商丘、寧陵、鹿邑縣的人,都來西市玩耍。”
“這幾處集市上,都有什麼買賣的?”張昭華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