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有感,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和後面進士選官真的沒法比啊,進士最起碼也要讀個十年的書,就算沒有通達實務,也算高學歷的知識分子。
國家草創,一切傷口都在癒合,一切制度仍在完善,其實根本沒必要這麼急切,想一個人幹完幾輩人的事兒。
朱皇帝如果真的知道如何去做一個開國的皇帝,他就該明白自己的使命不是去包攬丞相和官員的活計,而是像西方的華盛頓一樣,確立好所有正確的制度。
唯有制度可以維持國家運轉,唯有良好的制度可以讓這個國家永葆青春。
“臣愚謂天下之趨於治,猶堅冰之泮也。冰之泮,非太陽所能驟致。陽氣發生,土脈微動,然後得以融釋。聖人之治天下,亦猶是也。刑以威之,禮以導之,漸民以仁,摩民以義,而後其化熙熙。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此非空言也。”
天下慢慢大治是有如一個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不是冬日的太陽暴曬一天就能達成的,需要陽氣慢慢地融釋——什麼是一個國家的陽氣,不是皇權政令,而是禮儀教育,教育百姓開啟民智,才是讓國家走向強盛的根本辦法。
張昭華讀到葉伯巨的這一片文字的時候,心中幾乎如同升騰起驚濤駭浪一般。
這每字每句,全都是後世奉為圭臬、經歷過無數實踐證明之後的得出來的真理,如果按他說的去治理國家,那盛世一定指日可待。
原來每個時代,都有走在這個時代前面的人。
但是很可惜,這個時代的先行者,卻死在了一片漆黑狹小的方寸之間,即使燕王靖難之後,人們才發現這個人的先知,但也只是嘆息兩聲,把他對這個時代的建言重新封錮起來。
而張昭華也在穿來六年之後,第一次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她盯著漆黑的房頂,也是第一次想了一個問題。
難道老天讓我回到明朝這個時代,就是為了旁觀一場,消費七噸米麵之後掰著指頭說,我可是經歷過洪武、建文、永樂和……接下來是什麼年號什麼帝王來著,她記不清了,但是她發覺到,這樣的自己,已經和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沒什麼區別了。
她的心告訴她,她不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