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石壕村,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瞻基彷彿走在了爛泥地裡,深一腳淺一腳,甚至抬腿都萬分困難,他越走越是佝僂起來,彷彿背上壓了無窮盡的重負。若是有人看到他此時的眼睛,定然嚇一跳,因為這眼睛裡滿是紅血絲,露出猙獰的兇光來。
“太孫殿下!”身前身後竟然都有人喚住了他。
朱瞻基本能地挺直了腰,但他看到前面的人是朝他奔過來的太監和宮女,估計是要過來扶住他——而身後的人是從大殿裡尾隨出來的學士楊榮。
朱瞻基喝退了太監,轉頭已經收斂了神色:“楊學士,什麼事情?是皇爺爺那裡還有事情沒有吩咐完,要我再去一趟嗎?”
“不是,”楊榮的目光在太孫臉上盤桓了一圈,道:“臣是按要求將皇上的旨意備份一份,送往文淵閣。”
“旨意,”朱瞻基果然被他手裡的黃色紙箋奪去了心神:“就是那個……”
“就是敕諭禮部,準備讓殿下臨朝觀政的旨意,”楊榮道:“還有一份,是備採秀女,敕諭山東諸司配合訪查秀女——殿下也可以一看。”
朱瞻基道:“我能看?”
“當然,”楊榮把聖旨交到了太孫手上:“這並不是機密檔案,很快天下人就都知道了。”
朱瞻基看第一份旨意自然是歡喜的,但是第二份,就讓他神色寡淡,甚至楊榮仔細看的時候,還能看到他藏的很辛苦的厭惡之色。
朱瞻基把旨意交還給楊士奇,心中忽然一動:“楊學士,我第一次臨朝,一竅不通,怕還有許多事情,要麻煩學士教我呢。”
“太孫勿憂,自有皇上保駕護航,”楊榮謙恭道:“臣自當時盡心竭力,為太孫分憂,也就是為皇上分憂了。”
恐怕剛才大殿之上,那麼多人裡,只有楊榮看清楚了局勢以及帝王的心思。臨朝觀政,是皇上將太孫駕到了虎背上,他扶持起了太孫,和太子以及正在蓄勢待發的漢王對上,他既不想讓太子以為東宮從此平安,也不想讓漢王有越來越不安分的野心,同時又給那些不肯歸附任何一方的人,提供了第三種選擇。
從一段時間來看,太孫和太子是一體的,他們會一起對付漢王——漢王似乎在這一次的奪嫡中,偷雞不成蝕把米,這讓楊榮對自己之前的選擇感到了一絲悔意。不過現在他很快就有了辦法。
“殿下,”太監金英走過來:“娘娘讓您過去。”
朱瞻基默默拍了拍褲腿上蹭上的灰塵,轉頭朝東宮的方向走去。
“你是說你打算叫玉姐兒做你的太孫嬪?”張昭華道:“這是你的打算?你叫她從太孫妃降到了嬪御?”
“皇爺爺執意要另擇太孫妃,”朱瞻基道:“孩兒苦求不果,一籌莫展。”
“這我倒是不信。”張昭華打量了他一圈,道:“你從小是個什麼性子我一清二楚,什麼東西越是不叫你碰,你越是千方百計要碰,總要叫你遂了願。這一次你不跟你皇爺爺死磕,肯定有原因。”
朱瞻基就是這樣,張昭華說的不錯,不讓他上戰場,他偏要去,上不了漠北的戰場,就去了山東逞威風。小時候他外婆把他圈在懷裡不讓他跑到外面被炮彈的聲音嚇著,結果他就滴溜溜轉一晚上總算在天明的時候跑出了屋子。
有一句話絕對是真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張昭華覺得他即使捱了一頓打,也不見得會真的改了他那個性子。
朱瞻基嚥了口唾沫,也就把他要上朝觀政的事情說了。說張昭華對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人瞭解,而朱瞻基對自己這個從小就懼怕的母親也是瞭解的。他覺得這一回,母親能體諒他,畢竟兩者其實根本不需要衡量的。
但這一回他錯了。
“你也知道二者不需要衡量,”張昭華難以置通道:“你皇爺爺難道不知道?不管太孫妃是誰,你都會臨朝觀政,本來根本沒有捨棄一個成就另一個的選擇,他給你選擇是因為這是你選擇的。”
“你怕了,所以你沒有盡全力。你以為這是唯一的選擇,所以你不敢反抗。”張昭華道:“你真的想盡一切辦法說服你的皇爺爺了嗎?你如果說,孫兒心目中的妻子,不僅要和孫兒白頭偕老互相敬重,還要做孫兒的知心人,我知道她,她知道我,生一個衾,死一個槨。孫兒想過熱乎乎的日子,不想過只是敬重卻不貼心的日子。皇爺爺為孫兒挑選的人,一定樣樣都好,但她的好,孫兒也許無動於衷。生在天家,已經難有普通百姓的歡樂,但孫兒還存那麼一點僥倖,想學做石壕村裡的夫妻,而不是長生殿上的帝妃。皇爺爺半輩子書於竹帛的功業太多,孫兒難及萬一。但孫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