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年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埋伏,昭華,驚年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金川門外。孝陵衛指揮使陳治東指揮軍隊攻城。
金川門坐南向北,東邊到達神策門,西邊到達鍾阜門,是南京十三座內城城門之一,此門在寶葫蘆形南京城的頂口,最為衝要。當年燕王靖難,領兵抵達此處,谷王朱穗登城望見燕王麾蓋時,開啟城門迎接了燕軍入城,京師遂陷落。而到了永樂年間,金川門附近建成大型糧庫一座,屬於朝廷重要糧倉之一,城門若封閉則無法進出。
陳治東下令點火,霎時間數百支火箭飛入倉庫,焚燒起來。這一座糧倉約莫儲備糧食四十萬石之多,一下子焚為灰燼。趁此機會,鼓聲號角大作,兵士則跨著整齊步伐,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捲而來。
鷹揚衛和孝陵衛終於排山倒海般相撞了,彷彿隆隆沉雷響徹山谷,又如萬頃怒濤撲擊群山。長劍與大刀鏗鏘飛舞,長矛與投槍呼嘯飛掠,密集箭雨如蝗蟲過境鋪天蓋地,沉悶的喊殺與短促的嘶吼震顫著整個大地。
熊烈戰火升起的濃煙瀰漫了整座城池。空中箭矢橫飛,拖著長聲的箭雨如蝗蟲過境般紛紛劃破晴空,不斷有兵士中箭倒地。孝陵衛士兵剛登上城牆,即刻被數名鷹揚衛蜂擁持刃迎上,寡難敵眾,登時死屍伏地,血流不止,充斥在空氣中的硝煙之味刺鼻難聞。
鷹揚衛依託城池堅固,打得孝陵衛很是困難,嘹亮的嘶喊慘叫震人心絃,似乎整個南京城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所湮滅……
“傷亡約有二百了!”馬雲道。
“三百再說。”觀戰中的張昭華不肯撤退,她知道不到一定程度,就沒有辦法騙過守城的鷹揚衛。
等到孝陵衛損失三百餘人的時候,張昭華才和馬雲胡濙幾個上馬,射出鳴鏑,孝陵衛聞此如浪潮一般撤退。張昭華在馬上只聽得身後城樓上爆出了震天動地的喊聲,瀰漫的煙塵中,果然有追兵趕來了。
張昭華只管策馬,她早在不遠之處埋伏了一千人,身後的追兵抵達,就是一場好戰。
殘陽如血,落日的餘暉傾灑在了城樓之上。南京的皇城像是披上了一層金甲,而最為輝煌的當屬皇宮了。
南京的皇宮裡,留守的太監加宮女大概有五千人,這五千人又有三千人悄無聲息地逃走了,偌大的皇宮顯得空曠廣袤。
“皇上,”常森勸道:“您閉口不言一天了,您倒是說說話啊。”
重回皇宮的朱允炆並沒有想象中的悲傷、感慟,而是平靜地彷如真正得道的高僧一般,他由著常森、練珍他們召集守衛和留守大臣,由著他們敲打宮人宦官,自己卻一言不發。
“我當年畏死逃命,”朱允炆一開口就嘆道:“連累了多少忠臣義士為我而死,當年追隨我的七十二個人,如今還剩多少?他們白白死了,叫我每日痛徹心扉……我當初就不該走,讓他找到,讓他殺了我,就不會有這麼多年無意義的犧牲了……而今日也不會再現當年的刀兵,又讓那麼多無辜的百姓再次罹難……”
“陛下莫要悲傷,為主盡忠,求仁得仁,是臣等的光榮。”練珍道:“我們九泉之下見到太祖皇帝,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說一聲,臣是忠臣了!”
“我要死去的忠臣有何用?”兩滴淚水從朱允炆眼中滾落:“我寧願你們拋棄我、背叛我,只要能活下來,只要能保全家人!”
“陛下,”常森道:“六部留守南京的官員帶到了,您要見一見,告訴他們您已經重新君臨天下了。”
六部的官員都是侍郎、主簿這樣的副手,他們都是六部尚書的應聲蟲,留下的又都是被拋下的,如今這些人哆哆嗦嗦,有如木偶一般站立著,不知所措。
“誰來草擬詔書?”常森手執金鞭,叱道:“一道登極詔,一道就叫討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狼心狗肺篡權奪位亂臣賊子朱棣詔檄,誰來寫?”
殿中所有人都不由得隨著鞭子的聲音抖了抖,更是無一人吱聲。
“你寫。”常森指著吏部侍郎道。
這個從主簿提拔上來的吏部侍郎早都嚇尿了褲子,一個勁兒地胡嚷嚷,說自己不會寫。
“不會寫,”常森陰森森道:“還是不敢寫?”
“不敢、哦不會,不會寫,”這人如同蛆蟲一般趴在地上聲淚俱下:“臣才疏學淺,實在是不會寫,但臣絕對是忠心於陛下的……”
“你是真心歸附嗎?”常森笑了笑。
“是真心,絕對真心!”這個人帶了個頭,剩下陸陸續續開始講述自己被逼迫和煎熬的不得已,說在朱棣的暴政下如何心懷怨憤,又將建文復辟形容為及時甘霖一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