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皇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上書諫言,南北大唐帝國,星辰皇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咸亨元年,薛仁貴在大非川戰敗,致使大唐助吐谷渾王諾曷缽率部返回故地復國的計劃成為泡影。

朝廷只得重新將吐谷渾王諾曷缽部重新遷回鄯州浩亶水(今青海大通河)之南。然鄯州地狹,鄰近吐蕃,吐谷渾畏懼吐蕃來擾,不安其居。因此,吐谷渾王諾曷缽遣使入長安請求內遷居住。

吐谷渾王諾曷缽部是大唐藩屬,貞觀十四年尚宗室女弘化公主,歷來恭順有加。在李治看來,其部民是大唐的百姓,也是自己的子民,就其請求內遷避禍並無不妥,欣然應允。

李治著令政事堂諸位相公尋一地廣人稀、遠離吐蕃、水草豐美之地用來安置吐谷渾王諾曷缽部。

政事堂遍查河西、隴右、關內三道,最終選定關內道西北,靈州境內鳴沙縣南擁有的廣袤地域符合陛下提出安置吐谷渾王諾曷缽部的自然條件。

李治對政事堂的回覆很滿意,決定徙吐谷渾於此,以其部置安樂州,意為既安且樂。

當朝廷將吐谷渾王諾曷缽部安置於關內道靈州境內的訊息傳到平壤時,李煜吃驚之餘翻出關內道地圖一看,安樂州以經深入長城內一百多里,距長安六百多里,以經算是逼近京師了。

靈州歷來是關內道抵禦西北胡人南侵的門戶,戰國時秦在此開始築長城。父皇和朝中諸公竟將吐谷渾安置於此,仍由吐谷渾王族聚部統領而非分散安置,當代表現雖恭順有加,那下一代呢?下下代呢?五胡亂華不就因此而起的嗎?

五胡亂華的前鑑才過去三百五十多年,每讀及當時記載的累累史料,五胡的兇殘嗜血,字字令李煜心中發涼。

今日的吐谷渾,不正是三百多年前荼毒中原大地,五胡的最後勝利者鮮卑人的分支嗎?

呵呵!父皇和朝中諸公被眼前的大唐盛世矇蔽了雙眼,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心,以致華夷大防觀念薄弱,忘卻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教訓。

“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耐何世間多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糊塗輩。”

李煜望著窗前的小橋流水長嘆一聲,縱觀前世的唐代歷史,諾非大唐自立國伊始至亡國,期間賢臣、良將輩出,精兵悍將不絕。

哪怕導致大唐中途差一點亡國的安史之亂、二帝四王之亂,皆有賢臣匡扶中央,良將討伐四方,從而震住了國內的叛亂,更用每戰斬殺夷狄數以萬計的戰功,狠狠的教訓了企圖乘大唐內亂之際禍亂中華的四夷。否則大唐很可能就釀成第二個永嘉之亂,緊隨而來的五胡亂華了。

李煜雖不知道父皇將吐谷渾王諾曷缽部安置於靈州境後來是否叛亂,但可記得前世看的唐宋史書。上面可是清楚的記述了吐蕃北擴,盡佔吐谷渾、党項人故地。不堪吐蕃奴役的吐谷渾、党項人內附於大唐,除一部分安置於河西諸州外,大部分陸續安置在關內道以北地區的靈、豐、鹽、夏、勝諸州,即廣袤的鄂爾多斯高原遊牧。

自安史之亂後,安置於關內道北部的吐谷渾、党項人時有叛亂髮生,平時也屢屢侵襲鄰近漢人村莊,致使沿邊各州縣漢人大量逃亡於內地。由此,吐谷渾、党項人逐漸在鄂爾多斯高原周邊各州縣佔據了主導地位,由其是党項人的勢力發展最為迅速。到唐後期,豐、鹽、夏、綏、銀、宥州盡為党項人首領所控制。為宋時西夏的崛起奠定了地盤、人口、物質基礎。

可以說,唐遷內附的吐谷渾、党項人於關內道,雖未在唐代釀成大患,卻在唐亡後成為西北的一顆毒瘤,對華夏的歷史程序造成極其深重的災難影響,朔方、河西不為漢有長達四百多年。

馨兒端著李煜愛吃的糕點進入書房,見李煜站在窗前滿目愁容,心中有些疑惑,‘發生了何事竟讓郞君如此憂愁?’

恰巧,馨兒一眼就看到了書案上朝廷徙吐谷渾王諾曷缽部於靈州鳴沙縣南,以其部置安樂州的邸報,報上還有郞君憤而提筆在上面寫的評語。

看過郞君在邸報上的評語後,馨兒晃然,倒上一杯剛泡好的清茶端到李煜面前遞上,柔聲細語的勸道:“郞君,陛下和朝中諸公以經做出決策,此時發愁也餘事無補。何不放寬了心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出老一輩所不能及的偉業來?也許,上一輩不經意給子孫留下的遺禍,郞君將來可在禍患未成勢前將其剷除。”

抿了一口清香的茶水,舒暢李煜愁緒的內心,由衷讚賞論泡茶火候的掌握還屬馨兒最善。

面對馨兒的勸慰,李煜露出一絲無奈的笑容,說道:“未來之事何人可料?朝廷的決策,縱當於事無補也要做一番努力試試。”

有一個權欲極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金手指

鋼城小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