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寫作的小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章 突發奇想,古代養崽兒日常,愛寫作的小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不是姜溪辭聰明,將易容的面具跟那身衣服隨身帶著,早就讓人發現她的不對勁兒了。 不過姜溪辭這也都是小事兒,最大的苦主也不是她。也就是順道兒提了那麼一嘴,還真沒有人關注她這件小事兒,畢竟她連個傷都沒受。 姜溪辭鬆了口氣:“這回可就好了,要是孫家不倒,我估計我一時半會兒的還消停不下來。” 邢虎也贊同的點點頭:“這孫家霸道慣了,是不可能放過一個可疑的人的,這回你也能放心了。” “不說這個了,邢大哥還沒吃飯呢吧,我讓翠嬸兒給你下了碗麵,你先填填肚子。” 翠嬸兒將一小盆兒面放到了邢虎面前,邢虎看見裡面還有好幾個雞蛋很感動。他們這活兒經常是不能正點吃飯的,要是忙起來,有的時候一天都吃不到一口飯,還是姜小弟心細。 “我還真餓了,我還是昨天中午吃了一頓飯一直到了現在。這陣子就忙活孫家這事兒了,要不是你送來那三個人,咱們還參與不到裡面去呢。” 孫家的家產還是不少的,他們家大人也得了些好處,要不是那三個人犯,他們還真沒有機會插手。離的遠,就算是有好處,等他們接到訊息的時候也晚了。 送走邢虎,姜溪辭就開始考慮秋收的事情了。姜元前一陣兒買回來十來口子人,留下兩個跑腿的小子,跟兩個中年大娘在宅子裡,剩下的都去了莊子上幹活兒。 到時候她也打算去莊子上住一陣兒,等秋收過後在回村裡去。這裡的秋收她還沒見過呢,也不知道是啥樣的? 秋收前兩天,姜溪辭帶著三個弟弟去了莊子上,書院這時候正好放假,讓農家的孩子回去秋收。姜溪辭也打算帶著三個弟弟體驗一下秋收的快樂,最好是能上手去感受一下。 感受一下他們現在幸福生活,多麼的來之不易,不然她怕小三兒跟小四飄起來,這倆貨要時不時的敲打一下才行。 姜溪辭他們到莊子上的時候,這裡的人正在整理秋收要用到的工具。總要先檢查一遍工具有沒有損壞,省的用的時候壞了,耽誤農活兒。 姜溪辭帶著三個小的跟著一起圍觀,姜溪然指著一個方形的木桶問:“大哥,這是什麼?” 姜溪辭多看了幾眼,這個大木桶一邊用竹片做成一格一格的:“這個應該是類似於稻床,功能應該是一樣的,是將糧食的顆粒弄下來的工具。” 他們之前生活在偏南的地方,每年秋收,爹孃都會帶著他們去附近的村子看秋收的過程。爹孃說他們都是農家子,這些可以不精通,但一定要知道過程。 姜溪辭看見這麼原始的脫粒機,也是後悔她沒有早點想到這點。那位穿越前輩也不知道將農具改良一下,不說多複雜的,就是課本里寫的那些總能想起來吧。 玻璃肥皂都有,這些對農民幫助很大的東西卻一點也沒有。這麼古老的工具還是唯一一個大傢伙,剩下的也就是鐮刀了,這裡連鼓風機都沒有,只有完全人工的揚場。 就是藉著自然的風力吹乾淨糧食裡的雜質,也是個非常需要體力的活兒。 “元叔,莊子裡有沒有現成的木材?” 那些簡單的農用機器她還是會做的,因為在村裡的時候,爺爺奶奶們講究cos原始。每年都會有一小塊地上的莊稼,是完全原始收割的。 當然她大了一些後,主力就變成了她,所以對種地她不是專家,對收莊稼她絕對算得上是半個專家。 這些農具錢爺爺做的時候,她都是必須在一邊看著的。她沒有真正的在古代生活過,看不見這些東西壓根就想不起來這些,這會兒想起來也趕趟。 “有的,都是賣莊子的時候就帶著的,不過木料不是什麼好木料,數量也不多。” “不用太好的木料,差不多就行。我用的木料不多,你在給我找找木匠的工具,要是沒有就去買回來一套,我要用。” “你等一下,我在畫張圖紙,你順路送去鐵匠鋪子,加急讓他們先給我做出來,”她打算齒輪還是用鐵的,比較耐用,還好這個朝代對鐵的管理不是太過嚴苛。 “溪巖,你去將大哥的炭筆拿過來,再拿兩張紙過來。” 姜溪巖答應一聲兒就跑開了,姜元也去整理這裡的工具,看看有沒有木匠用的工具。 三個小的圍在姜溪辭身邊,看著自家大姐快速的在紙上,畫出來一個很多齒的怪東西。 “大哥,這是什麼?” “這是齒輪,到時候作用到機器上比較耐磨,看著兩個齒輪,他們齒輪的地方會互相咬合轉動,帶動機器的運轉。我這麼說你們可能聽不懂,等我做好後你們就明白了。” 姜溪辭要是解釋就要說到動力學,古代可沒有動力學一說,還是做出來讓幾個小的看一下就明白了。 姜元清點完工具出來:“大少爺,這裡沒有什麼木匠能用得上的工具。” “那行,那就去買一套回來,還有這個你帶上,拿去給鐵匠看一下。看看不能不能做出來,最好快一點,也可以多加一些銀錢。” “是,大少爺,我這就讓人去辦。” 姜溪辭去工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