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1章 精簡,逍遙侯內,大司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卿之一的鴻臚寺卿,被裁撤了,相應的職能轉移到了禮部的手上。

衛尉寺和太僕劃歸兵部,太常寺和光祿寺劃歸禮部,太府寺劃歸三司使衙門,九卿減為三卿,朝廷裡的冗官,為之一空。

新的九卿,也就變成了,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樞密副使,統稱九卿。

其中,大理寺,名義上屬於九卿衙門。實際上,大理寺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其人、財、物和內閣諸衙門,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就是李中易一直想推行的,司法權獨立於行政權之外,以免內閣那邊施加政治性的干擾。

至此,李中易精簡朝廷機構的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暫時告一段落。

在朝廷之上,李中易為總負責人,內閣分管政務,樞密院在總參議司、後勤司、軍法司、鎮撫司的配合下,共同掌握軍權。

三司使,因為掌握著朝廷的財政大權,被單列了出來,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

這麼一來,內閣的權勢,由掌握一切大政的政事堂,變成了奉詔辦事的最高執行機構。

按照新定的規矩,朝廷的大政方針,由李中易召集御前會議來決策,御前會議的成員,包括內閣諸相、三司使以及九卿。

在朝廷的機構改革之中,和讀書人最息息相關的是,國子監改成了太學。

如今的太學,分為儒、文、理和法四科,顧名思義,也就是儒學,雜學、工學和法學。

在儒生鬧事的亂相之中,國子監成了儒生們聚集的主要場所,他們每天抨擊朝政,汙衊李中易是暴君。

結果,等李中易展開反擊之後,國子監第一時間就被裁撤了,改為太學。

新任的太學山長,由鎮撫司副鎮撫夏明德擔任,他是李中易欽點的山長。

這主要是李中易吸取了教訓,所謂的國子監學子們,他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百無一用,卻偏偏是鬧事最厲害的一群人。

最可恨的是,這幫傢伙居然圍攻官員的宅子,打死打傷了十幾名官員。

所以,等李中易騰出手之後,第一時間就對國子監動了手。那些閒得沒事幹的學子,一律發配去了靈州,讓他們喝一喝西北風,清醒清醒頭腦。

朝廷中樞的機構改革,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地方,原本地位很尷尬的各級大理分寺,如今完全掌握了地方的司法權。

與此同時,各地除了知州之外,也都配備了通判。與之相對應的是,各縣也都配了縣丞。

按照朝廷的典章制度,知州釋出的政令,必須要通判副署,否則就不是合法的政令。

在統一了江南之後,李中易和內閣,都深陷於文山之中。畢竟,天下已經有五百餘軍州,無論大小事務,都要呈報進京,換誰都吃不消。

於是,在州以上,設定新的一層行政機構的迫切性,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最終,由李中易拍板,在全國範圍內,州以上的一級行政區,設定為十五路,即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益州、陝西、廣南東和廣南西。

其中,河東路的地盤,暫時掌握在劉漢朝廷的手上,益州路則依然是孟家的江山。

路這一級,只設定三個衙門,即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大理路寺。這三個衙門,分掌本路的軍事、行政和司法大權。

其中,大理寺,由上到下,依次為路寺、州寺和縣寺。其衙門為固定,但司法人員,每兩年必須輪換一次,辦案也採取抽籤制,謹防徇私舞弊。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形成了以李中易為核心,中央集權為主,地方分權為輔的管理體制。

最近,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錯,以前想做而無法做的事情,在清除了儒門的影響之後,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推進。

“張三正,走,去西郊大營看看去。”李中易一直關心冬季輪訓的情況,只是,他被朝廷體制改革拖住了。

現在好了,李中易終於騰出了手,正好抽空去西郊大營看看。

西郊大營,駐紮著從各地來京輪訓的廂軍官兵,目前共有四萬人在此駐訓。

李中易輕車簡從,只領著近百名親牙,就拍馬趕到了西郊大營。

“全體都有,立正!”

“聽我口令,向右轉!”

“齊步走……”

一眼望不到頭的操練場上,各地來京的廂軍官兵們正在接受正規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天亂世

光鶩

籃壇大流氓

超級麥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