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2章 學政,逍遙侯內,大司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是召集大朝會,大慶門前的唇槍舌戰,顯然無法避免。
迅速撲滅了李筠和李重進的起兵謀反之後,士大夫階層哪怕還想繼續唆使藩鎮們和新政權武鬥,只要不是沒腦子的蠢貨,都會謹慎從事。
打蛇打七寸,軍事實力最強的內部藩鎮,除了大名府的符家將之外,就數李筠和李重進了。
然而,李筠的七日敗亡,李重進的十日敗亡,分明是在警告野心家們,來吧,看是你們的腦袋硬,還是李中易手裡的刀子硬?
堡壘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不管是哪朝哪代的朝廷,都必須先安定和團結內部,才能集中精力一致對外。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指的其實是官僚階層的需要引進新鮮的血液,清除不符合新形勢的老頑固、老思想。
天下萬事,用人為要!
吏治不清的後果,從王安石的變法,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等宿儒們都發表了意見之後,李中易點頭衝魏仁浦示意。魏仁浦接到訊號後,當即出班,捧著象笏,朗聲道:“啟稟主上……臣請開恩科取天下之士,以輔朝政……”
“咦……開恩科?”
“唉,銅臭子居然還記得科舉之事?”
“哼,莫非銅臭子轉了性?”
“嗯哼,吾家有三子,若想常耀門庭,倒是要提前命他們回祖籍備考了。”
魏仁浦的提議,恰好命中了文臣集團最關心的要害,那就是家族子弟透過參加科舉入仕途,方能常保家族勢力不墮。
在這個時代,文臣和武將的入仕途徑迥然不同。文臣們手無縛雞之力,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只能靠文鬥躍過龍門作官。
此所謂十年寒窗苦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至於武將們的前途嘛,那就是李中易常說的名言:功名但在馬上取!
只是,武將們以前只需要撕殺於疆場,不斷的立功,不斷的升遷。通俗的說,武將們賣命於殺場,戰死了算運氣不好,賭贏了就節節高升,封妻廕子,光耀門楣。
如今的新政權之下,李中易不僅格外強調尚武精神,而且特別注重軍事的正規化和專業化。
按照條令,士兵積功升遷為軍官之前,都必須進入講武堂學習深造,接受正規化和專業化的軍事培訓,以免主官無能害死部下。
不管在哪個時代,尤其是在政壇,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西瓜偎大邊現象,才是正確的選擇。
李中易釋放出開恩科的訊息之後,廣大的文臣們原本憋足了氣,積極參與口水文斗的勁頭,陡然間洩了五六成之多。
沒有利益的爭鬥,終究無法持久,家族子弟考入官場,這才是頭等大事。
隨著文臣士大夫們注意力的轉移,藉著李筠家事的人,隨之越來越少。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所謂大義名分或是仁恕之爭,不過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幌子罷了,骨子裡還是為了維護切身利益。
無利誰起早?
西漢末年,王莽起初確實為大家服務,並且口碑極佳。然而,這些不過是沒成事之前的假像罷了。
一旦時機成熟之後,王莽就悍然撕破假面具篡漢自立,最終還是為了他的利益服務。
科舉取士制度,發展到如今的大周,已經漸趨完善,主要有三種形式:貢舉、制舉和童子舉,其中最主要的是貢舉。
本朝顯德二年,禮部貢舉設進士、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吏、三禮、三傳、學究、明經等科。
地方上主要是州試,也就是解試。朝廷這邊是禮部試,又稱省試。所謂省試,因貢生們就試於尚書省而得名,實為禮部所主持。
“奉上諭,定於紹緒五年五月,開恩科取士……”孔昆手捧早就擬好的明詔,當眾朗聲宣讀,“各州分設學政一名,各地解試,均由學政主持。學政者,負教化萬民之任,掌督學之重責……”
此詔就是孔昆本人所擬,他當眾宣讀起來,簡直是特別的有感覺,抑揚頓挫,字正腔圓,且飽含豐富的感情色彩。
然而,在場的文臣們,根本無心關注華麗的辭藻,他們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新設的學政上頭。
內閣擬定的恩科詔,魏仁浦自然所知甚詳,他眯起兩眼,一邊聽孔昆頒詔,一邊暗暗感慨萬千。
李中易自從上臺之後,整出來的妖蛾子,真的是多如牛毛。
新政權建立之後,雖然暗廢了政事堂的權柄,改為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