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部分,與凰為謀,中國必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多太多的刀劍和傷害,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微有任何的差池便會被萬人唾罵,稍微有一丁點的出錯就會被人戳著脊樑骨詬病。
這些年來,他和母后在後宮之中被人刺殺過,下毒過,陷害過,算計過……每每身處險境,都是他們憑著自身的能力險中逃生,而父皇永遠都是站在一旁冷漠的看著,他從不曾插手,或者是替他們說過一句話,每每都是在事發的時候嚴厲斥責,再在事後幾句冠冕堂皇的官話掩蓋過去,他也漸漸的明白,原來不管他怎麼做,是出色還是平庸,是勤政還是墮落,在父皇眼中都是一回事,他始終是不喜他的,與他做什麼無關,與他這個人有關。
他對那萬人敬仰的龍椅半份興趣都沒有,可是他和別人不一樣,他身為太子,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位太子行事一有偏差,或者是招人算計,一遭跌落,淪為階下囚,或者是死無葬身之地,真正能夠從太子之位登基成為皇帝的少之又少,其他的皇子若是爭不到皇位,尚且可以做一個逍遙王爺,或者直接去藩地度日,總算是一條出路,而他呢,卻沒有退路,他可以生也可以死,可以高高在上也可以卑微如螻蟻,卻不願意母后跟著他受半份委屈……他若是出了事情,母后沒了依靠,在後宮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他絕對不會讓母后受到半份委屈。
縱然心如刀割,太子面上卻不顯,他微垂著眼眸,低聲道:“兒臣不敢”。
“你不敢?”,皇上提嘴就是一個冷笑,“朕看你膽大包天,你敢得很!當朝忤逆朕的旨意,和你母后一樣的目中無人無法無天,你這是不把朕放在眼中,你的眼中還有沒有朕這個皇帝!”
太子垂著頭,僵硬地說了一句:“兒臣不敢”,便不再言語。
他還能怎麼說,既然父皇非要給他扣上一個不忠不孝的罪名,他又能怎麼說?
怎麼說都是錯,怎麼做都是不對的,索性就不解釋。
在皇上提到他的母后之時,他身軀一震,低垂著的眼眸中冰冷一片,第一次,對皇上產生了恨意,他怎麼能提到他的母后!這件事情跟母后又有什麼關係!
從來都是這樣,不管做什麼,他都不管不顧的訓斥他和母后,好似他們母子兩就活該如此。
皇上不喜太子這件事情大家早有所覺,只是秘而不宣,卻沒想到,如今皇上竟然公然苛責太子,很多人眼眸微閃,開始重新評估朝中局勢,選擇戰隊,而更多的人卻是正義凜然,開始替太子求情。
這證據本就是刑部尚書周大人查出來的,他雖是清流一派,可性格本就直率,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見狀有些看不過去,這事情又是因他而起,而且那證據他是隨同當時在場的好幾位大臣一同核對過的,確定是真實的才呈給皇上的,當下出列高聲道:“皇上英明神武,自有決斷,然此事突升異變,又有實證,若然不徹查一番,怕是難堵悠悠之口,還望皇上明察”。
自周大人站出來之後,兵部尚書朱啟龍,戶部尚書趙茂才,都察院左都御史章建元,內閣大學士等數列大人一同站了出來,請命道:“皇上,太子寬厚知禮,愛民親民,所奏之事更是有理有據,並非妄言,請皇上下旨徹查君家一案”。
“太子性情敦厚,張弛有度,懇請皇上消氣”。
“君家一案疑點頗多,皇上英明,請皇上下旨,重審君家謀逆一案”。
“皇上開恩,周大人搜出來的證據屬實,並無不妥之處,六年前的君家一案實在是疑點頗多,不管是於情於理,都該查明,若然君家謀逆屬實,此次乃是造謠,也算是堵了眾悠悠之口,若然君家真的是被冤枉的,此次查明,還君家一個公道,更能彰顯皇上的聖賢,這不僅是為了皇上的威名,更是為了我大宣國的穩定……”
“是啊,懇請皇上下旨,重審君家謀逆一案”。
“請皇上下旨——”
……
朝中分量頗重的幾位大臣都站了出來,他們站出來之後,後面跟風站出來一大批,轉眼間大半的臣子都站了出來,這裡面有太子一派,也有朝中清流,有自願站出來請命的,亦有事先被慕容瑾威逼利誘的,其中更有幾位老臣,跟君家交好,就連辰王都在猶豫之下站了出來,說了幾句話。
朝堂之上不能有一種聲音,皇上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拉幫結派,這若是放在平日裡,自然是百家爭鳴,抑或是眾人沉默,無人敢這般站出來忤逆皇上,更何況還是在君家謀逆這件大事大非上,可現在情勢不同。
首先,殿上的大部分官員都覺得君家謀逆是一件天大的冤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