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部分,十八釵,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頓首道:“嗯,自然是要從揚州發嫁的——寧壁的嫁妝都在揚州,總不能都運到京城來,綾羅細軟壓箱銀子倒好說,可那些傢俱瓷器等物最怕磕著碰著,別到了武昌府成了幾塊木頭板子,惹人笑話。”
“還是母親考慮的周到。”大夫人應景的笑了笑,說:“寧壁那孩子昨日突然哭哭啼啼的,媳婦耐著性子問了許久,她才抽抽噎噎的說她害怕啦,嫁得那麼遠,將來要見祖母和這些妹妹都不容易。”
顏老太太嘆道:“寧壁這孩子心實,你得好好教教她,以後做人媳婦可由不得她這麼說了,嫁入夫家,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媳婦剛開始也是虎著臉這麼說她的,可是她哭的更厲害了,說她知道這些,只是捨不得嫁呢。”
顏老太太一怔,想起王素兒的母親當初遠嫁成都時何嘗不像寧壁這樣忐忑不安,一會哭一會笑的?
大夫人感嘆道:“唉,養女兒就是這個歹處,出嫁前是孃的小棉襖,最體貼孃的心意,比混頭小子好十倍。可一旦嫁出去,小棉襖就變成懸在頭上的利劍,日日懸心掛念,擔心她在婆家過的好不好。”
顏老太太心下一軟,說:“王大夫人是個寬厚的,再說王家當家是她大兒媳婦,寧壁嫁過去,只需要做個萬事不管、只需要討婆婆丈夫喜歡就成的小兒媳婦。”
“但願如此吧,等嫁了寧壁,我也像您這樣去寺裡請一尊菩薩回去,設一個佛堂,夜夜唸經為寧壁祈福。”大夫人說著說著,面露難色,道:
“寧壁是咱們府裡孫子輩第一樁親事,自然是要辦的熱熱鬧鬧的才好,說句老實話,媳婦是真心希望您能去見證寧壁的婚禮,只是京城揚州路途遙遠,媳婦總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讓您老人家奔波勞累。”
這才是大夫人的真正目的:請顏老太太這座大山坐鎮寧壁的婚禮,這樣既有面子,又能防止顏大爺生出什麼其他心思來。
“這也不算什麼勞累,去年遷都,我這把老骨頭不也是從南京坐大船來燕京?”顏老太太說:“大孫女出嫁,到時候我若身體還好,你就派了大船來接我吧,總得讓王家看到我們的誠意。”
雖然不算是特別肯定,但也達到了大夫人的預期,大夫人高興道:“若能帶幾個妯娌和侄女素兒一起去揚州就好了,您一路上有個伴說話解悶,寧壁出嫁前有妹妹們陪著,也不孤單。”
當初顏大爺肯讓步,也是提了條件的:玫兒認祖歸宗,排行老五,而且和五房的九小姐睡蓮一樣養在老太太跟前,直至發嫁。這也表示顏大爺和顏五爺兩兄弟都對妻子很不放心,擔心女兒被苛待了。
顏老太太想了想,說:“楊氏是當家主母,她走不開;柳氏是個寡婦,不方便去;沈氏到時也不知得不得空,到時候再說吧。素兒我會帶著,青蓮也算是定了親,要留在家裡繡嫁妝,剩下的怡蓮是個庶女、慧蓮年紀小還不大懂事、我就帶著睡蓮和琪蓮去吧,睡蓮可以代表五房,琪蓮是嫡出,也能代表九房了。”
正合我意!大夫人喜笑顏看道:“一切聽母親的,媳婦回去就準備著,定讓您和侄女們在揚州過的舒坦。”
顏老太太笑著點點頭,明年素兒也及笄了,揚州倒是有幾戶人家是世交,不知素兒的緣分在不在那裡呢……。
婆媳兩個都沒有提到莫夫人一房和品蓮,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莫氏一房倒像是遠親了。
七月中旬的時候,顏府“揮淚送別”了一波又一波人:趕著回武昌府預備娶媳婦的王大夫人;趕著回揚州預備嫁閨女的顏家大房一家人;以及塞給顏府兩個美貌通房、和楊氏商議完“大計”的楊老太太一行人。
接下來的日子,顏府過的格外平靜,似乎從去年搬遷到燕京就沒有歇過,乘著這段時間好好補回來。
寧壁和青蓮相繼定親,大房長子寧瑾的婚事也快有了眉目,這使得莫氏心情更加惶急起來,寧壁定親那天,莫氏笑的很是勉強。
於是莫氏更加頻繁出沒淮南伯府,甚至有幾晚都宿在那裡。
淮南伯空有伯爵的名頭,可莫氏一族早就在幾十年前抄家滅族時散落殆盡,想過繼嗣子繼承爵位也無望了。
加上伯爺莫幽卿宮廷樂師的身份,即使起復後,也罕有爵位人家與他來往。
安寧公主本來就是個深居簡出的老寡婦,來往的皇族有限,又不善言辭交際,因此能幫莫氏這個小姑也有限。
當然,這對夫婦也不是沒有出力,只是他們看中了人家的子弟,幾番暗示結親後被各種理由委婉拒絕。
拒絕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