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血擁天下,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儘性、了命者,唯嚴新一人耳。其性命雙修,位證金仙,真人封號亦不為過。其報告委婉曲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雙修,自仙而仙.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立志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歷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
窮理、儘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儘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
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留後段事矣,故為之傳”。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形無質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元神。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慾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元神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元神實質上是元性、元氣、元精三種高階物質的聚合體。未修煉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氣、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稱為元神。
修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自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資訊,非肉眼所見之物。
訣雲:“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修煉中,在元神出竅離體之時,必然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儘管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但那畢竟是有形質之學說。據報載,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換心臟,出院後不久即變得愛鑽垃圾桶,喜歡雙手著地爬行,喜歡吞食殘湯剩菜.完全表現出豬的習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這些行為。醫學界認為此乃一新的研究課題。這一例子充分說明,無形體的奧妙所在和氣功、中醫理論的玄妙。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元神真性。祖師訣雲:“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於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剷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炁、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開矣。元炁動時,其炁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其氣自伏,難覓難尋。元神動時,無需指揮,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裡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大羅金仙舍爾何。”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