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誰在誤讀中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養晦”的成語來自戰國時期“吳王金戈越王劍”的典故,便猜測中國臥薪嚐膽是為了明日捲土重來,稱王稱霸。外交部不滿意,於是官方場合我們寧願提“和平發展”,而不是提“崛起”。
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文化內涵豐富,地域遼闊,哲學思想深遠,經濟在30 年內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快會超過日本僅居美國之後),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一支核威懾力量,航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24000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遙遙領先於所有其他國家。而這個國家的人民的勤奮好學、專心致志、追求和諧的理念等亞洲的價值觀,都對世界文明的豐富性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新興市場的佼佼者,以至於包括中國在內的“20 國峰會”已經在匹斯堡峰會上正式取代了“八國峰會”的功能和領導作用,成為解決全球經濟問題的最權威的多國論壇。應該說,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毋庸置疑。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對外傳播時主打的宣傳片用的是軍人形象,很容易讓別有用心的西方記者聯絡到共產黨的一黨統治,和所謂對*的壓制。本來,在即將到來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中國已經向主辦方德國就*私人代表、熱比婭和國內其他*者同時出席書展論壇表示了不滿,德方媒體這些天在窮追猛打中方代表團,批判中國的不寬容。
我們具體做對外傳播的新聞工作者必須頭腦清醒,不能夜郎自大,樹敵太多。要知道,我們的新聞體制與西方不同,這已經讓西方人相信“道不同者,不相為謀”;再加上,我們對西方和平演變中國的企圖一直深信不疑,雙方沒有互信。中國這些年多少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但那是經濟市場化取得的成就,不是應該同步進行的政治*化的改革。他們沒有肯定我們的政治制度,對於如何改善*以及這方面的日程安排,雙方存在認識上的巨大差異。傲慢、無知和商業化炒作狼狽為奸,使得對中國的報道更趨複雜。所以,我們自己的舉止要更加謹慎。古人說得好,要學會“慎獨”。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居安思危度國慶(2)
中國不需要與西方事事保持一致,更沒有必要請示,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國家利益更不同。但是,關心人、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宗旨是我們共和國四代領導人的共同願望。這當然也是*,這也是我們與西方對話的基礎和出發點。說*,我們不能底氣不足。不過,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30 年走了不少慘痛的彎路,一度嚴重地削弱了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但是,執政黨的思路是正確的。與俄羅斯冷戰結束後採取的休克療法不同,我們沒有走解散共產黨和議會救國的道路。中國從解決發展權和生存權談開去,這有力地保證了社會與國家的穩定。穩定為我們30 年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雖然我們也為穩定付出了形象上的代價,因為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富國強兵需要百姓作出犧牲,階段性的,集體和個人之間、國家和個人的利益有時會不協調,這是日程安排的權宜之計。按照絕對的民本主義思想,我們在還有那麼多失業人口、那麼多貧困人口的情況下,就不應該發射“神七”,不應該建造航母,不應該耗巨資籌辦奧運會,等等。但是,國家利益和國家的體制密切相關,相信執政黨是為了整體推進。只是我個人不喜歡國富民窮,大而不強,富而不貴;痛恨*和特權,堅決主張人大和輿論的監督。這是媒體的責任和良知。
這次我們頻道報道國慶的主題就是兩個字“責任”。責任重於泰山,我們對自己的人民和對世界的發展與和平都負有責任。中國領導人在各種場合強調,我們把佔世界人口1/5 的中國人自己的事情解決好了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這是我們這個欄目國慶特別系列“60 年”的主題和主調。
我們在英文《對話》“國慶系列”中採訪過國防大學資深教官、官拜少將的朱成虎將軍。他的觀點我很認可,國慶閱兵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炫耀武力,而是讓世界知道我們在發展,就像奧運會開幕式的工作和目的一樣。這是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機會。另外,說到國防預算的透明,他認為,沒有絕對的透明可言。在歐洲,俄羅斯懷疑冷戰後北約本來作為東西方對抗的軍事集團已經喪失了它繼續存在的合法性,可是它們依然在俄羅斯的鼻子底下與喬治亞搞聯合軍演;美日同盟的戰略模糊依然讓中國不快,它針對的是誰,是北方的俄羅斯,是南面日益崛起的中國,還是防範自己的內部對手?記得同樣也是國防大學的資深評論員,我們欄目以前的評論員潘振強將軍說過,恐怕美國人自己有些關鍵問題也不願明言。日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