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毛澤東品國學,卡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首詩中詠唱:“山川奇氣曾鍾此。”是的,毛澤東是中華山川奇氣所鐘的奇男子、偉丈夫,更是延綿五千年國學智慧之精華所哺育鑄就的“*人物”!
集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書法家、詩人於一身的毛澤東,博覽古籍,精通經、史、子、集,是當之無愧的無冕的“國學大師”,他對國學的品評、批註和古為今用,是留給後代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整理和挖掘這筆精神寶藏,對於今日的“國學熱”具有多方面的指導意義,對於國學的全面復興和走向世界,對於中華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和作用!
盧 志 丹
2009年9月9日
於北京大學圖書館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 毛澤東眼中的國學(1)
毛澤東論國學
“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公元1893年12月26日,是中國農曆癸巳年的十一月十九,毛澤東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的家庭。
當年的韶山沖還是一個交通不便、風氣閉塞的山村。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曾當過兵,識字不多,但由於精明能幹,克勤克儉,亦農亦商,終於成為一個在鄉間有資格發行小額錢票的“小財東”。由於在一次打官司中敗訴,毛順生願意讓兒子念一點書,“可以幫助他打贏官司”,也可以幫他記賬。所以,毛澤東8歲時就被送進了附近的私塾。
對於在私塾裡的學習經歷,毛澤東後來形象地概括為“六年孔夫子”。1964年,他在北戴河與哲學工作者談哲學問題時說:
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時候很相信孔夫子,還寫過文章。①
早在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演講時說:
我幼年沒有進過*列寧主義的學校,學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套,這種學習的內容雖然陳舊了,但是對我也有好處,因為我識字便是從這裡學來的。
此時,他認為在私塾裡讀國學經典對他的最大益處,是讓他識字。
事實上,從毛澤東的一生來看,“六年孔夫子”遠不只是起到識字的作用,這些書對幼年的毛澤東來說也許很枯燥,但由於熟讀熟記,所以在以後用起來就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了。這顯然有助於他在革命實踐過程中“古為今用”。
1911年,毛澤東“立志出鄉關”,到湖南省的大都會長沙“見世面,經風雨”。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修了半年後,於1913年春,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師範學校。第二年春季,第四師範合併於第一師範。毛澤東在一師刻苦求學,直到1918年夏季畢業。
從現在儲存的信件、文章、讀書筆記等來看,毛澤東在第一師範讀書的前期,較多的時間在讀中國古典經籍,即在潛心研究“國學”。這同康有為、梁啟超,尤其是他的老師楊昌濟的影響有關。當然,從毛澤東自身來說,四書五經自幼多能背誦,此時也便於進一步鑽研。
1915年6月25日,毛澤東致同學湘生的信中說:
如言自修,吾舉兩人聞君。其一康有為。康嘗言,吾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歲以後,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其一梁啟超。梁固早慧,觀其自述,亦是先業詞章,後治各科。蓋文學為百學之原,……來日之中國,艱難百倍於昔,非有奇傑不足以言救濟,足下幸毋暴棄。
青年毛澤東有明確的主張:只有“奇傑”才能救中國,而這種“奇傑”,必學通中西,首先要通國學。
1917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後,毛澤東讀書的興趣就被該刊所倡導的新思潮吸引去了。但他並沒有完全排斥古老的國學,仍認為要“略通國學大要”。
1917年8月23日,在致老師兼摯友黎錦熙先生的一封長信中,毛澤東說:
弟久思組織私塾,採古講學與今學校二者之長,暫只以三年為期,課程則以略通國學大要為準。過此即便出洋求學,乃求西學大要,歸仍返於私塾生活,以幾其深。
顯然,在青年毛澤東的眼裡,“西學”和“國學”是同等重要的,但國學應為基礎。
其實,在毛澤東求學的那個時代,並非西方學說和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國學在經歷了清後期的低迷徘徊之後,在清末民初,便有復興之勢,湧現出了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毛澤東眼中的國學(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