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毛澤東品國學,卡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D愫罔≡誄��伲��嗍豆悖�揮�湍切┯孤抵�慘謊�不啊�

讀到此,毛澤東想起孫權批駁陸遜的話與此很類似,他在《賀琛傳》中批道:

此等語,與孫權詰陸遜語同。①

梁武帝針對賀琛提出的“導之以節儉”,反駁說:“夫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朕絕房室三十餘年……不與女人同屋而寢,亦三十餘年。至於居處不過一床之地,雕飾之物,不入於宮,此亦人所共知。受生不飲酒,受生不好音聲,所以朝中曲宴,未嘗奏樂。”梁武帝還說他常常三更天出來理事,如果事情繁忙,到下午才能吃飯,而且經常只吃一頓飯。過去“腰過於十圍”,現在削瘦許多,起碼有二尺多。

毛澤東對梁武帝這大段訴苦似的自我表白並不同情,他批道:

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至滅亡,不亦宜乎。②

梁武帝還為自己不能聽取正確意見辯解,表明自己不能“專聽生奸,獨任成亂”,而實際上他正是這樣做的。所以,毛澤東又批道: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21)

“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③

毛澤東這些批語,揭穿了梁武帝掩飾自己過錯的各種表白,指出了導致他“自己而得,自己而喪”的原因。

其七,“觀人觀大節,略小故”

《資治通鑑》第67卷記載了諸葛亮正確對待法正的事蹟。法正是劉備的謀士,是輔佐劉備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他“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有人向諸葛亮提出,法正如此縱橫,應該向主公反映,抑制他的威福。

諸葛亮沒有急於行動,他說:主公之所以在公安,正是由於“北畏曹操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法正是主公的輔翼,正應該讓他“翻然翱翔”,發揮作用,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對他加以制裁,使其不能發揮作用呢?

毛澤東認為諸葛亮的作法是對的。他寫道:

觀人觀大節,略小故。④

這也是他評價所有歷史人物的一條重要的準則。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說過一句話: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

毛澤東這裡所闡述的原則,不僅適合於孫中山這樣的歷史人物,也適用於古今中外各種對歷史有過貢獻的人物。

毛澤東讀史論人,往往只是表達自己的見解與個人的情感,感*彩顯得很突出。由於這種因素的作用,就難免對某些人物產生偏愛,而對另一些人物又有所厭棄。如他特別喜歡亂世中的英雄,就是一種個人感情。實際上戰亂時代的人物與和平時代的人物都對歷史有所貢獻,不可偏廢。

還要說明的一點是,毛澤東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往往也會受到特殊的政治形勢的影響。特別是1958年之後,毛澤東往往會以“左”的觀點看待政治形勢,看待社會現象,這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也不可能不受其影響,甚至可能出現以評價歷史人物來為現實服務的現象。而毛澤東對許多歷史人物的評價恰恰是在1958年之後,這樣,就不能不導致在對歷史人物評價上的某些偏頗。

史籍的“古為今用”

毛澤東讀史治史旨趣不在為歷史而研究歷史,他更注重史學的“致用”。他認為,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全在於應用。1953年,他在與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指出:“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毛澤東讀史書,其著眼點是為了今天,研究歷史是為了現在,即他所說的“古為今用”。

毛澤東獨特的“古為今用”,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重經世致用,讓歷史為現實服務

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關。經世致用,是我國史學的一個優良傳統,講求史學為社會現實服務的宗旨。毛澤東繼承了中國古代史學經世致用的傳統,並且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將這一史學傳統發揚光大。

毛澤東研讀歷史,總是密切聯絡現實,讀的是古書,想的是今天,為的是今天,以求指導和服務於現實。

毛澤東借鑑歷史知識為現實服務的事例很多。如1958年,毛澤東讀“二十四史”,大概正讀到《三國志》。這年,在許多場合,他都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