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ncaiyu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 夷北縣選址,袁熙:三國種田王,suancaiyu,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建成一片一片的房屋,衛溫表示很有成就感。他們的隊伍不用住在船上或者營帳中。可以搬進房屋中。 衛溫的隊伍和專門打仗的隊伍不同,他帶的人很雜亂,什麼人都有,再加上從中原派來的各種人員,他們願意來此地,不少都是帶了家屬的。只住船或者營帳不是長久之計。 這些來夷洲島的人可以說是要長久在此島安家的。 遠在洛陽城的袁熙除了關心有孕的關銀屏外,還對夷洲島的事情比較上心。 因為衛溫的多次書信求助,讓袁熙對夷洲情況有所熟悉。 即使沒有親自過去,也能根據衛溫送來的輿圖以及書信中詳細的描述,想象出島上的景象。 為了以後書信方便溝通,也為了衛溫便於治理夷洲。袁熙也做出了大致規劃。 首先先把夷洲島分成四個縣,為夷北縣、夷中縣、夷南縣和夷東縣。 其次選取一個縣作為夷洲島郡治。袁熙是把夷洲島當做一個特殊郡來看,看以後治理效果如何再判斷是否要升為一個州。畢竟以現在夷洲島的領地大小來看相當於中原的一箇中等郡大小。 當然袁熙的建議是就以夷北縣為郡治,一來此地是衛溫先開發的地方,建好中心城池,再以此為基礎向南推進。同時以此強大城池對島上的其他部落做威懾和馴服條件。 建好一個各方面完備的城池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很多物資人員不必依賴中原。繁榮之前首先要做到自給自足。 城池中可建學堂,工匠營,兵營,商鋪等,一步一步完善。 最後袁熙又讓衛溫兼任夷洲島太守。全權負責島上事務。 衛溫看到袁熙的回信,感慨不愧是晉王殿下,能從長遠來看事情。 先前衛溫的想法就是一步一步在島上開荒,建立城池,學堂,兵營什麼的他都沒有想到。袁熙給了他一個大方向。 說起建設城池,而且是以後的島上最好的地方,青山肯定不是首選。 衛溫繪製輿圖的時候,對地形地勢大概瞭解。 城池最好依山傍水。 而此地剛好在袁熙劃分的夷北縣內。青山以南過了一個山谷,再向西就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淡水江從此地穿過,這邊平地的西面有一座山,不過這山比青山要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是四面環山,北面只有一個淡水入海,西南面有個五里寬的山谷,出了山谷是一一片更大的荒地。 但要是選擇島上最重要的城池,這個四面環山,只有兩出口的地方是最佳選擇。 接下來,衛溫重點開發此地。 此地東西長約三十里,南北長二十里。淡水江加上它的支流把此地分為三大塊。有山有水,易守難攻。 衛溫一路走來,發現這淡水江很寬,深度估計也不淺,於是讓人嘗試把樓船沿著江開進來。 實際上試了一下,是可行的! 淡水江即使在新夷北縣城池所在的平地內,也有一里的寬度。對於衛溫的樓船來說,足夠寬了。 這解決了衛溫一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夷洲島上並沒有港口,無法停靠樓船這樣的大型船隻。但停在靠岸邊遠一些的地方也不好,如果停留一個一兩天可以,長期的話就會遇到各種情況。 大風大浪比較常見,遇到暴雨就更麻煩。那些艨衝不便於靠岸,但又沒有樓船的體型,很容易被風浪捲走。 有了這個淡水江就不一樣了。 樓船艨衝都可以行駛進來,周圍有高山環繞,完全可以當做避風港。 長達五六十里的淡水江,容納幾百艘樓船毫無問題。 當然樓船行駛進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來做橋樑,在江上搭建橋樑。或者使用艨衝可以把人員從淡水江北岸運到淡水江南岸。 青山部落的人在淡水江邊近距離看到樓船,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龐然大物,竟然能在水上游動而不下沉。 神物就是神物,神仙用的就是不一樣! 只是他們心中的觀念。 原本已經很用心很勤勤懇懇幹活的部落青壯們,現在更加用心了。 即使沒人監督他們,他們也不會偷懶。他們覺得神仙可能在天上看著他們做事! 新城池選址完成,衛溫重點建設。考慮到此地比較大,而開荒的人比較少,不到一萬人。所以也不著急全部把草地荒地開完才建設。而是先從中間向四周慢慢開拓。 仔細想想,就算真的把地開墾完了,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耕種,沒有及時建設和使用,早晚還是變成雜草叢生的荒地,有什麼意義呢。 衛溫粗略估算一下,這裡的荒地大概有二十到三十萬畝地。幾千人根本用不了這些地。 這還不算淡水口附近,青山附近的荒地。那邊開墾好的也有幾千畝地。再多開出來,根本來不及耕種了。 工匠們從四周山上砍伐樹木,搬石頭,用以建築房屋,建築橋樑。 在能工巧匠的操作下,兩個月的時間,在淡水江比較窄的地方,建成一座橋。可以把淡水江東區和淡水江西區連起來。 衛溫從淡水東區開始建設。 因為這個時期工匠需求量很大,先建起了居民區和工匠營區。 自然防衛也少不了,再又建立防衛營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