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時見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鎖龍井,山野雜家,海藍時見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學生。
李長青拿出新得的《春秋繁露》讀著,“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後;必有表,必有裡;有美必有惡;……。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全面論證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思想,所謂“道“,是根據天意建立起來的統治制度和方法,但在李長青的讀書聲中卻在傳達著大自然的規律,動物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
《春秋繁露》用形而上學的觀點加以分析判斷,認為這個道是永恆的、絕對的。
聲音在山林擴散開來,不僅猴群聽得津津有味,一些在覓食的鳥兒也停在樹枝上,靜靜地聽著,那聲音比大自然的風聲更加有吸引力,彷彿在訴說著大自然那些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道理。
李長青在猴林讀幾遍《春秋繁露》的領悟,比自己在小木屋裡讀上百遍的都要多!
而且在攀登第八峰,與猴群相處的時候無比地放鬆,頗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覺。
太陽落在山林間的光線有些暗黃,李長青與猴群分別,抄近路下山。
好在李長青的腳力輕健,否則一般人在太陽落山前不一定能嚇得了山。
李長青下山的時候,在第五峰的峽谷中發現一根很大的黃楊木。
據本草綱目記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潤則返退”,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的說法。
但黃楊木質地堅韌,表面光潔,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彩莊重,磨光後可以與象牙相媲美,很適合做神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