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一章 穿插,決戰第三帝國,遠征士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擊敗比較容易,要殲滅就困難得多,因為這要阻止蘇軍逃走。

但這對德軍來說卻並不算什麼大問題,因為他們手裡有五百艘兩棲登陸船……

蘇聯人早該從德軍登陸刻赤海峽時就吸引教訓,知道海水已阻止不了德軍,但他們只是想當然的以為這種兩棲登陸船是德軍用來橫渡刻赤海峽的,在其它戰場就不會有什麼人作用。

於是,第一步兵團在距離蘇軍防線還有兩公里的時候就開著兩棲登陸船再次回到海里,船上滿載著彈藥。

與船隊一起下水的還有二十輛“四”號坦克,只不過這些坦克不一會兒就被船隊遠遠的拋在了後頭……兩棲坦克的水下速度與兩棲登陸船相差太多了,它只能作為第二梯隊。

然後,為了不讓蘇軍發現海里兩棲登船馬達的聲音,正面的德軍就展開了進攻。

先是幾發照明彈升上天空照亮了防線上蘇軍驚慌失措的臉,隨後就是一片片炮彈在呼嘯聲中朝蘇軍陣地砸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炮彈大多都是德軍在索廖內繳獲的。

對於這些炮彈,曼施泰因的命令是:“不要擔心它們不夠用,因為前面還會有更多!”

曼施泰因這話說得沒錯,高加索地區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區,不僅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還一度被認為是蘇聯最安全的地方。

說它“最安全”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德軍通往外高加索就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從海路,也就是經地中海進入愛琴海過黑海海峽到達黑海。

可這條路顯然是不通的,因為地中海有英、美強大的海軍在那構成了一道銅牆鐵壁,何況蘇聯在黑海還有一隻艦隊。

另一條就是陸路,從頓河經北高加索跨過高加索山脈到達外高加索。

歷史上德軍進攻外高加索走的就是這條路,為此希特勒還專門訓練了幾個山地師用於奪取高加索山脈。

問題就是蘇軍同樣也訓練有山地師,而且這些山地師大多都是從小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高加索人。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海鷗低速戰機在高加索地區空戰的優勢,使擅長閃電戰的德軍在這裡寸步難行最終以失敗告終。

考慮到這些因素,蘇軍就將一部份工業搬遷到外高加索。

這種做法應該說是正確的,因為一旦德軍進攻高加索地區,駐守在這裡高加索方面軍就很難得到來自北方的補給,而英、美的炮彈、子彈及裝備都有蘇軍不同,所以雖然能從英、美得到補給也很可能會出現補給困難的局面。

因此,外高加索就必須能生產炮彈、子彈、槍械、火炮,甚至是坦克以實現自給自足。

一個天然屏障加上能夠自給自足的工業,再加上外高加索氣候溫暖、物產豐富,還有幾乎用不完的石油,於是外高加索就算是被封鎖幾年都不會有問題,反而會越打越強,這裡的工業甚至還成為蘇軍反攻時的重要供給基地……這也是史上德軍在高加索折戟的原因之一。

(注:高加索山脈擋住了來自北面西伯利亞的寒流,又聚集了從南面黑海吹來的溫暖的海風,所以氣候十分溫暖,最低氣溫不低於5度)

只是誰也沒想到,秦川卻想到了另一條路:越過刻赤海峽高加索山脈側翼登陸。

於是,擺在德軍面前的,就是一個又一個補給倉庫甚至是兵工廠,炮彈這種東西當然就不需要省著用了。

炮彈的爆炸聲第一時間就驚動了駐紮在新羅西斯克的集團軍指揮部。

蘇第43集團軍司令謝爾加茨科夫少將一咕碌就從床上爬了起來,咒罵了一聲後就匆匆忙忙的披上了剛脫下不久的軍裝,一邊扣著鈕釦一邊開啟房門走進大廳的指揮部,問著正忙著打電話的參謀:“怎麼回事?”

“謝爾加茨科夫同志!”參謀神色慌張的向少將報告:“我們遭到德國人的進攻!”

“他們有多少人?”謝爾加茨科夫少將問。

“還不知道!”參謀回答:“不過我們看到很多坦克,炮火也很猛烈!”

謝爾加茨科夫少將看了看地圖,然後就下令道:“命令炮兵還擊,把他們的炮火壓制住!”

“是!”參謀應了聲就把命令傳達了下去。

“謝爾加茨科夫同志!”這時政委齊加謝夫也走進了指揮部:“是德國人?”

“是的!”謝爾加茨科夫少將指著地圖回答道:“我想,德國人是擔心被我們包圍在索廖內,為了爭取更多的作戰空間,所以搶先一步對我們發起進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篡清,從鳳臺縣城開始

暴雨中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