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拉,決戰第三帝國,遠征士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矛盾的嗎?”
這表面看起來的確是矛盾的,構築堅固的工事是為了就地防禦,通往二線的交通壕則是為了撤退。
但秦川卻明白這命令中隱含的意思。
“多拉!”秦川只說了兩個字。
埃伯哈德不由“哦”了一聲。
應該說這個策略是正確的,如果說“多拉”巨炮用於摧毀斯大林格勒的建築或是密如蛛網的地道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話,那麼轟炸馬馬耶夫崗顯然更有意義,無論是在戰術還是戰略方面。
當然,德軍是不會把這個準備過早的暴露在蘇聯人面前的。所以,時不時的德軍炮兵還會朝馬馬耶夫崗上打一排炮彈,或是偶爾還會有幾架“斯圖卡”戰機俯衝下來朝馬馬耶夫崗投彈。
但顯然蘇軍就乘著這個時候加強了馬馬耶夫崗的防禦。
這裡說的防禦指的不僅是蘇軍在馬馬耶夫崗上構築工事,更是蘇軍在附近增加了防空火力。
這些防空火力大多是佈置在伏爾加河東岸……確切的說不是東岸而是位於伏爾加河上的沙洲。
伏爾加河的特點就是落差小水流平緩,一條長3692公里堪稱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總落差只有190米。
水流平緩的結果就是河流中有許多由流沙沉積形成的沙洲甚至可以說是面積相當大的島。
斯大林格勒與東岸之間就有幾個這樣的小島,蘇軍將大量的防空裝備和部隊佈設在這些小島上為他們運輸物資提供防空掩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