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6章 紐約,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紐約號”緩緩駛進了紐約港的時候,另一艘縱帆快船同樣也在緩緩進港,甲板上數百個穿著漢家儒裙的女子,無不是滿懷期待凝視著紐約城。
1681年的紐約,截然不同於另一個時空,此時的紐約,儘管名字未變,但是曼哈頓島上的建築卻發生了變化——一座座明式的屋宇取代了街道兩側的歐洲建築。不過與幾百年後曼哈頓相同,此時的曼哈頓市政歸化整齊,方格形的街區散於島上,甚至後世中央公園的位置,也顯現出了公園的雛形。
“這就是天朝之城吧!”
蜜雪兒看著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築,忍不住問道身邊的人。
“這裡就是天朝之城!”
“天朝之城”,這是歐洲人對紐約的別稱,因為這裡到處都是異域風情的建築,充分反映出他們對天朝的想象。
而對於這一稱呼,紐約的明人欣然接受了,甚至也自稱是“天朝之城”。
作為大明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地,皇帝本人對這裡傾注意了特別的熱情——主動參與到城市的市政規劃之中,曼哈頓的整體規劃便出自興乾皇帝本人的設計。對此,所有的紐約人都深以為榮耀。
“天朝之城”一定程度上也是屬於他們,屬於這座城市的榮耀。
身為紐約殖民總督的方中發,在迎接移民到來時,顯得很是熱情,甚至在新到移民中攀起了親戚。
“哎呀,本官也是南直隸人,本官家在桐城,賢弟家在南直隸何處?”
“回總督話,小民家在蘇州。”
“蘇州是個好地方啊,天下再美不過江南,江南再美不過蘇杭,說起來,本官可是已經多年不曾去過蘇州了。”
何止是蘇州,就是大明也已經五年不曾回去了。
“方總督是桐城人?”
看到那邊總督與移民親近的交談,李明典便扭頭問道正在登記的事務員。
“沒錯。”
“那豈不是與當今首輔是同鄉?”
正登記名冊的事務員頭也不抬的答道。
“何止是同鄉,總督是方首輔的親侄子,總督的父親是首輔的親弟弟……”
看似隨意的回答,讓李明典驚詫的看著那位正與移民談笑風聲的總督。
我的天,居然是首輔的親侄子!
首輔的親侄子居然會到這幾萬的域外殖民地。原本還為自己來這麼遠的地方,離開了祖地,而心有些許不滿的李明典,這會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既然首輔的侄子能來這裡,我這平民百姓來這裡自然也是應該的。
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事情,會改變人的一生,對於方中發而言,至少在幾年前,他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來北美,向他的另一位堂兄一樣,作為方其義唯一的兒子,儘管父親在他九歲時去世,自伯父歸返後,對他就是極盡照料,儘管不曾徇私,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本他的人生都已經註定的應該如何。可是當他從書院畢業後,透過文官考試成為低品階官員時,在他以伯父為楷模一步步的實現夢想時,堂兄探索新航路凱旋歸來的訊息,讓他久久不能平靜。
是成長於父輩的榮耀下,還是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
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這樣的現實,五年前,在伯父的家中,即將晉升到吏部文選司的他提出了希望到殖民地任職的要求。當時方以智甚至還有些不太能理解,直接加以拒絕,畢竟,他是其弟弟唯一的血脈。儘管方以智拒絕了,但方其義還是主動上書吏部,請求往殖民地任職。
殖民地的總督,看似位高權重,可從來不為官員所喜,畢竟,那裡距離本土太遠,身處蠻荒之地,誰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非是不得已,沒有誰願意去殖民地。
一任五年,任滿之後,但凡是殖民地官員,都會急急的返回本土,一天不想多呆。可在五年任滿後,方中發卻要求連任。本來作為大明最遠的殖民地,紐約殖民地總督就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吏部自然順水推舟同意他連任一任。
在過去的五年間,他錯過的許多,錯過了兒子從書院畢業,錯過了兒子的婚事,錯過了孫子的出世,可在另一方面他卻見證了這座“天朝之城”的崛起,現在這裡早已經整個北美東海岸最大的城市,也是最繁華的城市。
不過短短十幾年間,漢人就像歐洲人證明了,在城市建設和市政管理上,他們遠遠領先於歐洲。
正當方中發親近的與同鄉聊天時,一名海關官員跑來輕聲說道。
“總督,從英國來的“女兒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