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遠憂,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裡現在是什麼情況,你們就沒有看到嗎?”
這一聲反問,讓錢磊、朱大咸等人皆是一啞,他們知道那裡是什麼情況。
那裡的情況,與中原各地截然不同。
見他們沒有回答自己,朱明忠便朝著陝西的方向看去,然後忍不住搖頭感嘆著。當時他想到民間微服走訪,想著體察一下民情,視察一下陝西的民情,可是卻只見到了一片貧苦。腦子裡又一次浮現出,在陝西看到那些的村落的場面。如果要去形容陝西的鄉村的話,那麼一個字就行了——就是一個“窮”字!
實在太窮了!
甚至窮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那裡的百姓吃的是什麼?
不過只是一碗小米粥,鍋裡頭煮的也不知道是什麼菜,反正,在那裡見到的每一個老百姓都是一副骨瘦如柴、營養不良的模樣,大多數百姓的臉上有的只是麻木,他們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補丁落著補丁,一身衣服早就爛得不象話了。甚至有的人家窮到了幾個人穿一條褲子的地步。
和陝西相比,河南北直隸以及山西等地的窮人,就好像是活在天堂中似的,而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土地的產出有限。當然,也因為滿清的壓榨,但在朱明忠看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土地上。
“陝西土地貧瘠,一畝不過鬥糧,為了儘可能的多打糧食,他們只能開墾更多的土地,但凡是可以種的地方,都種上了糧食,現在人少地方尚是如此,更何況將來?長久下去恐怕真要出問題的……
在河邊緩緩而行的朱明忠,若有所思的看著黃河。
“一邊是不斷的開墾,導致陝西環境的不斷惡化,而另一邊呢?百姓日益貧苦的生活,所以啊……那裡的百姓必須要遷出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陛下,現在陝西省巡撫,已經開始組織移民了,許多一貧如洗,且土地稀少的百姓,會盡快遷出去的。”
“不夠啊!”
搖搖頭,朱明忠長嘆道,那神情中盡是煩惱狀。
“陛下,您是在為陝西移民一事煩惱嗎?”
朱大咸試探著問道。
凝視著陝西的方向,朱明忠語氣低沉的說道。
“朕不是為一個陝西而煩惱,大明現在有六七千萬人,至於陝西不過只是一地,即便是當真……”
當真餓死幾萬幾十萬又有什麼呢?甚至他們都激不起民變,不是因為他們現在還能吃上飯,而是因為朱明忠根本就不怕。
“當真出現民變,朕也不需要擔心……滿清朕的大軍都能擊敗,示這就是一群百姓作亂,還不是隨時都能鎮壓下去……”
不擔心民變,是因為絕對的武力優勢,相對於民眾,官軍有絕對的武力優勢,而且與舊時的明軍不同,現在的明軍正值氣勢最盛的時期,可是將來呢?
“朕所擔心的是將來,是幾十年,幾百年之後的事情,現在大明有六七千萬百姓,再有幾十年生聚,人口必定會倍增,達到萬萬之多,到那時,勢必又會顯現出已人多地少的困境,現在陝西遍地貧民是因為土地產出不夠,可將來待到天下人稠地滿的時候,勢必又將是饑民遍野。待到這些萬萬百姓再有百年的太平盛世,繁衍成三萬萬、四萬萬之後。到時候,朕的子孫後代和你們的子孫後代可就要傷透腦筋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擁有超過這個時代的見識的朱明忠,清楚的知道,在另一個時空,一百三十年後,這個國家的人口就突破了四萬萬。那個時候,可真是遍地驚人的貧困啊!
“不至於那樣多。”
朱大咸的胸色也變得不太自然。
“陛下分封海外諸藩,不就是為了帶走多餘的人丁嗎?陛下現在有九子,而且現在陛下正是春秋鼎勝,他日必定如高皇帝一般多子,有數十子分封海外,按每子萬餘王衛,即便是隻像高皇帝那樣只有三十餘子,既可帶走50萬青壯再加上他們的妻女,便可帶走百萬人之多。”
“朱閣輔所言甚是,陛下分封諸藩就是為了讓我漢人在南洋、在普天之下開枝散葉,如此,這國內人口勢必不像陛下所言那般多……”
錢磊的連忙於一旁附和道。
“你們不懂啊!”
搖搖頭,朱明忠看著黃河,緩聲說道。
“不說其它,這幾年接受牛痘試驗,已經極為成功,接下來會在全天下進行普及,再加這幾年如接生等醫療技術的改良,也會使得人口進一步增加,這天底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