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邊域,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邊地的東北成了大明的模範省,而東北總督方以智本人甚至也被稱為“天下第一督”,因為東北有遼寧、吉林、黑龍江、黑水四省,儘管人口不過只有區區兩百餘萬,可是論及治域遼闊卻堪稱天下第一,自然是倍受到陛下的格外器重。然而,所有這些都還不是方以智最突出的政績。他傾全力專注的是東北的移民安置。

經歷過甲申天變的方以智,對於移民實邊的重要性有著極為的深刻認識,而身為東北總督的他,對於蠻韃子的秉性瞭解,也不是內地同僚所能相比的。他從多年的施政中得到了更深一層地領悟——移民實邊不僅僅是穩定東北的唯一選擇,也是把東北化為內地的唯一選擇。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七年間,方以智一直以千方百計的招攬移民,而在引進移民的同時,對本地尤其是對黑水都督府以及黑龍江兩地生女真“撫治”同樣關係到東北的穩定,在撫蠻過程中他採用了區別對待,對冥頑不翻的生女真堅決剿辦,以起到震懾以徽效尤的作用。在興乾三年前“生女真聯合反叛,概被剿滅”的文字更是屢見不鮮。而另一方面.對於真心歸降的生女真則安撫有加,將他們招出山林,安置於林場等地,令其歸化為民。在過去的幾年間,先後有五萬生女真被招撫為民,拋棄了原始的生活,或是在林場內伐木、或是在捕鯨船上做工。

儘管生女真開始走向文明,但是對此,身為東北總督的方以智,卻依然不怎麼滿意,對於移民,他還有更遠的目標。

“渭河以北!”

指著陝西地圖上的渭河以北區域,方以智的眼神顯得有些狂熱。

“延安府、慶陽府……”

手指著地圖上一個個地名,方以智握頭對方膏茂說道。

“敦四,這些地方的百姓,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都要遷到東北,東四省要作好安置200萬移民的準備!”

200萬移民!

從總督的口中聽到這句話後,方膏茂驚詫的說。

“200萬移民!這,這豈不是要把陝西移空?”

方膏茂之所以會如此詫異,是因為就他所知陝西人口最多不過三百萬,幾十年的戰亂,再加上清虜在過去的幾年間,殺盡陝西色目,盡擄其女子為婢,現在陝西頂多只有三百萬人,遷走兩百萬之後,陝西還剩下多少人?

“323.65萬!這是目前陝西的人口數量。”

看著方膏茂,這位同宗的晚輩,方以智道出了一個數字,然後繼續說道。

“之所以要遷出6成的百姓,尤其是陝西北部的百姓,是因為那裡的土地經過數千年耕種早就貧瘠非常,即便是風調雨順,一畝所得不過一兩鬥,當年陝西百姓之所以鋌而走險,除了天災之外,這土地產出微薄,恐怕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然後方以智又說道。

“當年甲申天變後,本官被迫於各地遊歷,亦曾入陝西,以瞭解當地百姓為何鋌而走險,紛紛成匪成寇,除去持續多年的天災之外,最讓本官感嘆的是恐怕還是關中土地貧寒,遠超出時人想象,秦漢時關中富庶關東難及,即便是到唐代,關中亦還算富庶,可千年間其土地卻是日益貧瘠,即便是百姓努力積肥,亦不足滿足生產,其土地產量也是日益減少,同樣的一塊地,於秦漢時,一畝所出可達一石,而到現在卻只兩三鬥,少者甚至只有一兩鬥,即便是風調雨順,其產量仍然像數十年前一樣,未見增加。明天還是照樣。一年到頭總是如此。百姓守著那些貧瘠土地的生活真是算苦到家了。若是再遭天災,那種地方是萬萬不適合百姓生存的,我想這種的現狀並不只限於當年我考察的一處。大半在陝西各地都是如此,所以,陛下才意於根本上解決問題——盡遷陝西之民!只有將他們從那裡遷到東北,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方以智並不知道,這種“異地搬遷”的“扶貧”措施,是朱明忠借鑑後世的經驗,只不過與後世把百姓從不適合生存深山遷出不同,這個時代得益於土地的遼闊,所以他可以用更為激進的移民,把整個區域內的百姓遷往土地更為肥沃的地區。

“久耕而地貧,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即便是在江南,嘉靖年間一畝尚可收一石,到了現今,一畝不過五六鬥而已,難道因此就要把江南百姓盡遷於異地?”

看著總督,方膏茂的語氣變得有些激動,

“將有些地方的百姓遷出沒問題,遷出一部分百姓也沒有問題,但像這樣盡遷當地百姓,豈不會令當地為之一空?那延安往北就是蒙地,這漢民空出此地,勢必會令蒙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