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章 特權,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男兒何不泛海舟,一船金來一船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就開始在沿海各省流行,並且越來越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青年人投身大海,可即便是如此,水手仍然是最好找的工作。不知多少人離家後,會踏上遠航的商船,成為一名水手。
得益於大明現在越來越繁榮的海外貿易,大名擁有著數萬艘商船,這些商船自然需要大量的水手。每年做個行當裡總會有許多人退出,也會有許多人進入。
當然也有很多人,他們一開始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水手,但很快他們就會成為一艘商船的船長。
從水手到船長,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很漫長,也可以很快,快到只要你學會使用六分儀測量緯度,學會使用星表計算經度,然後再學會一些基本的航海知識。接著再準備幾百兩銀子,在某個港口買上一艘十二丈左右的縱帆船,再請上幾個水手,一個船長就新鮮出爐了。
當然哪怕你沒有錢買船也沒有關係。你完全可以到銀行申請一筆貸款,用貸款購買一艘商船,現在的大明,航海可以說是門檻最低的一個行當,儘管這個行當充滿許多風險,而且對船長有著很多的要求。可是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投入這個行業。
一船金來一船銀!
或許這句話有些誇張,但同樣清楚地表明瞭這個行當是一個什麼樣的暴利行業。受利益的驅使,自然會有很多人爭先恐後地投身其中。
作為一個新船長,除了要在新水手的面前樹立船長的威信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找貨,這個很容易,每個港口都有交易所,那裡有許多散商,與其它的商人運一船貨不同,這些散商的貨物是零散的,他們往往是連人帶貨一起上船,在船上,他們是額外的水手,到了目的地化身商人,在異域他鄉打拼。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從此飛黃騰達,但也有一些人會買埋骨異鄉,但是對財富的渴望卻驅使著這些人前仆後繼地投向海外。也正是他們將大明生產的商品銷售到世界各地,現在大明的是工商業發達,之所以越來越發達,也正是得益於這些小商販。
作為一個新鮮出爐的船長,和許多新船長一樣,王傑要給自己的船找貨,船上的散商不能太多,多了會成為累贅,而且還可能會導致回程時船上水手不夠,少了船上的貨裝不滿,總之,這件事並不容易掌握。
不過對於已經成功出過一次海的船長,王傑還是安排好了一切,從廣州啟程的時候,船上有十六個人,七個帶貨的散商,然後像撒豆子似的,從河仙一路撒下到去,過馬六甲、經南平,最後到了臨海——這是吳周最大的港口,儘管大明並不承認偽周,但並不妨礙明國的商人來這裡經商。
甚至因為這裡擁有眾多的人口,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明國商人來到這裡。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選擇在這裡定居,畢竟,這裡與諸夏並沒有太多的區別。要是非要說區別的話,頂多也就是,大明並不承認這個國家。
可即便是如此,仍然不妨礙這裡的官員對明人的敬畏。碣色面板的海關官員,說著一口生硬的漢語。態度謙卑而溫順。
“老爺是天朝來的?”
“是的,這是報關單。”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確認了雙方確實是天朝船,而不是諸夏船,土人官員的態度更加謙卑的。
其實,那怕是諸夏的船,土人官員也不敢打擾——畢竟,他們是漢人。土人得罪漢,無過也要罰三分。在諸夏還不太明顯,畢竟諸夏土人的相貌與漢人的分別不大,但在吳周,迥然不同的相貌,強化了漢人的特權。在這裡膚色與相貌就是明人的特權。
“哎呀,王船長,要是不看人的話,臨海和大明也沒什麼區別嘛,”
往商會去的路上,張三滿好奇的打量著周圍,他是第一次來吳周。和許多散商一樣,為的就是在這裡經商做買賣。
“一會到了商會,商會里會有人和你說這裡的規矩,你可得記牢了,這裡不是大明,別什麼事都按照大明的規矩。”
“我知道,我知道,書上說過,在海外,咱們天朝人要有天朝人的體面……”
又是一個被書給哄了的呆子,心裡嘀咕著,王傑只是笑了笑,等到了商會,會有人教他這裡的規矩。
一路上,王傑可以感受得到土人的恭敬,那些膚色白淨些的土人女子,甚至還有大膽的向他拋來媚眼。
焦作那模樣甚至會讓人擔心,要是他落單的話,很有可能會被這些大膽的土人女子拉回家去。
“船長,你看那個女子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