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8章 請求,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明是由什麼來定義的?
文明當然是由國家來定義的,是由實力強大的國家來定義文明。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大明當然是文明的!
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
畢竟強大就等於文明。當然,這種強大並不僅僅只是軍事力量上的強大。而是整體的強大。
對此,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無論是從任何方面來看,大明都是文明國度,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國家。
剛剛開化的歐洲各國,他們的力量實在太弱小。至於奧斯曼帝國,儘管強大,但是他們卻是野蠻的,愚昧的。他們都遠談不上是文明國家。
只有大明還是獨一無二的文明國家。
這當然不是大名人自己自封的。而是很多人對大明的印象。相比於大明,來自埃及的亞歷山大一行人,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是野蠻人。
這種野蠻,不僅僅是禮儀上的,還包括對世界、對各種事物的認知。
與只知道經文的阿拉伯人不同,科普特人是好學的,因為歷史的關係,他們在財會和稅收上極其擅長,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相比於保守的,終於只知道經文的阿拉伯人不同,不少科普特的學者會前往歐洲,不過,他們的學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畢竟,在埃及他們地位是低下的。
不過,他們並不保守。
也正因如此,在目睹了明國的現代之後,不少人都會感覺到自身的野蠻,甚至感覺自己太過於愚昧。而作為神父的亞當,更是在第一時間脫去了身上阿拉伯式的服裝,換上了明國有儒袍。
在他看來,這就象徵著文明!至於那阿拉伯式的長袍,在他的眼中就成了野蠻和愚昧的象徵。
文明的定意從來都是如此,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一個事實。一種別人發自肺腑願意相信的事實。
“未來的埃及,應該作為大明的封國,這對於所有的科普特人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又一次,在亞歷山大的面前,亞當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儘管他也是秘使,但是真正的秘使卻是亞歷山大和安帕利神父,前者是亞歷山大大主教的朋友,後者是大主教的學生,亞歷山大教會領導下的科普特宗教機構,是科普特的基礎。只有爭取到他們的支援,才有可能讓埃及成為大明的“封國”。
“那這個選擇之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我的朋友們。對於我們而言,這是一個機會!致我們不僅僅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提出我們的請求,更要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阿靜於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之間的關係只有如此,科普特人的未來才是光明的。也只有如此,科普特人才能夠贏得自由,不僅僅是現在的自由。而是將來是未來,是永遠的自由。”
對於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失去自由的科普特人來說,自由這兩個字的含義實在是太過於沉重了。
但當他這麼說的時候,沒有人會拿封國和羅馬的統治相比。畢竟。他們已經見識到了那些“封國”,知道僅僅只是接受明朝的冊封而已。
“神父,您要知道,明國的皇帝信奉的宗教與我們不同。”
亞歷山大指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桂國的國王信奉的也是天主教,這並不妨礙桂國作為明國的封國,明國對於宗教是極為寬容的,當然,在這個宗教是寬容的前提下。我認為,宗教問題並不妨礙埃及作為明國的封國,只要未來我們的國王接受洗禮就足夠了。”
一切有那麼簡單嗎?
看著亞當,亞歷山大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並不知道答案。
可在內心深處,他卻贊同亞當的選擇,確實,對於埃及而言,成為大明的封國,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至少對於科普特人而言,確實是最有利的選擇,因為這樣未來那個屬於科普特人的埃及,將可以得到一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保護,而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
科普特人從來沒有能力真正保護自己。不論這些人是羅馬人,還是阿拉伯人,或是土耳其人。他們都曾統治過科普特人。
未來的科普特人能夠自己保護自己麼?對此他並沒有什麼信心。
對土耳其人的瞭解,他相信即便是現在土耳其人撤出了埃及,科普特的人贏得了自由,將來土耳其還是會再次侵入埃及。
有一個保護傘,總好過沒有保護傘。也正因如此,他才會贊同把土地割讓給明國。我們在那裡修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