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釋出,求支援),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要天朝的鐵靴踩上英格蘭的泥土,那整個島嶼的淪陷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
比奇角海戰結束之後,整個歐洲都作出了這個判斷,因為所有人都很清楚,目前那座島嶼上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夠阻擋天朝軍隊的進攻。
究其原因並不天朝的鐵靴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在英軍的主力並不是在英格蘭,而是由威廉三世
儘管篡位之後,威廉三世在英格蘭與蘇格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在天主教徒佔多數的愛爾蘭,人們卻拒絕承認他的王冠,將國教軍隊包圍在其唯一駐地:倫敦德里。1689年春,詹姆士二世與法國遠征軍抵達愛爾蘭,讓愛爾蘭的情勢更加危急。詹姆士與法愛聯軍正將愛爾蘭殘餘的英軍圍困於最後的據點——倫敦德里。
在1689年冬季的慘痛損失後,威廉期盼親自在愛爾蘭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一勞永逸地解決愛爾蘭的後患,然後騰出手來解決來自法國以及天朝的威脅。在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後,1690年6月11日,288艘運輸船載著威廉三世與一萬五千大軍橫跨聖喬治海峽,於三天后抵達目的地。在威廉三世親征愛爾蘭時,英格蘭的內部事務則被交由留守倫敦的妻子、與之共治國家的瑪麗女王。
比奇角慘敗,把英國的海上力量全都送進了冰冷的大海,而隨著英國失去艦隊,在威廉三世率領的近三萬人的大軍,也全都留在了愛爾蘭,或許他們可以在愛爾蘭取得優勢,但是卻無法返回英格蘭,阻擋天朝的進攻。
終於,在世人的注視中,天朝的鐵靴踏上了英格蘭的土地,不過,擔任主力的並不是人們想象的天朝大軍,而是英國人自己。
“陛下,現在,那些叛徒正在朝著倫敦進攻,而且他們沿途還在不斷的招募軍隊……”
畢恭畢敬的站在安妮女王的面前,約翰·丘吉爾的臉色顯得極為難看。
曾幾何時,他曾信誓旦旦的宣稱能夠擊敗明軍,但是現在,面對明軍的進攻,他卻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們。
在威廉國王把一萬五千大軍帶到愛爾蘭之後,那裡的英軍超過了三萬人,可是現在整個英格蘭,滿打滿算只剩下不到兩萬五千的陸軍,而且這點部隊還分散在各個地方,甚至都不夠明軍塞牙縫的。更何況明軍還在招募軍隊。
英格蘭本土防禦的空虛逼得丘吉爾甚至想要把駐紮在蘇格蘭的軍隊抽調回來,那怕是就是在蘇格蘭存在著反叛力量的前提下,企圖用遠水救近渴。
但是駐紮蘇格蘭的部隊可不是說調動就能調動的,那些部隊是保證蘇格蘭穩定的基礎,一但那些軍隊離開了蘇格蘭,反叛就有可能再次爆發,所以他壓根就不能輕易動用。特別在這種關鍵的時刻,要是蘇格蘭再出一點亂子,那麼英國的的末日就不可避免了。
更何況,即便是他想要調動,也無法在短期內把軍隊調回來。
畢竟,天朝壓根就沒有給他時間。
“不是有很多人都在傳說著那些叛徒的暴行嗎?”
安妮女王不解的問道。由於她登基時患有痛風,身體肥胖行動不便,動時需要乘坐輪椅或者拖車,所以和往常一樣,她只是靜靜的坐在那裡。
“為什麼還是有人幫助他們?”
“陛下,因為天朝的許諾,天朝不僅提供高額的軍餉,甚至還給了他們一張船票——前往殖民地的船票,只要他們願意在接受天朝的僱傭,成為天朝的僱傭兵,就獲准在戰後前往天朝的殖民地。”
丘吉爾的語氣顯得有些無奈。
“對於那些農夫而言,或許,這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在他的心裡,甚至暗自慶幸,幸好天朝沒有說,只要投降就可以獲得去天朝的機會,要不然甚至不懷疑一夜之間,所有人都會投降。
畢竟,在過去的多年間,對於英國人而言,天朝就是天堂,現在天堂向人們敞開了大門,誰又會拒絕?
“或許有勇敢的人反抗,但是更多的人卻選擇了合作,不但有人加入他們的軍隊,為他們作戰,更多的人給他們帶路,為他們提供各種支援,甚至就是許多商人也樂意向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畢竟,西洋銀行的銀元券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
丘吉爾的話,讓安妮整個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她靜靜的坐在那裡,看似平靜的神情中帶著一絲惶恐。
“現在,只要他們願意,隨時都可以攻進倫敦,我的建議是陛下應該儘快離開這裡!離開倫敦。”
“似乎,我理解了詹姆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