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新書釋出,求支援),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朱明忠也就只是笑笑而已。
在列車駛過潼關之後,沿途的冷清消失了,因為是洲際高速列車,所以小站不停車,在列車經過河南時,也就只在開封停了一次,然後就直接駛往中都。幾個小時後,列車駛進了帝國火車站——這是大明最大的火車站。
不過,並不是建於朱明忠主政的時代。儘管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但是他更感興趣的是這座“闊別已久”的城市。
中都,這座內陸城市,作為大明帝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首都,無疑是繁榮的。一出火車站,映入眼前的就是無數聳立的摩天大樓所組成的鋼鐵叢林,在這個時空中,大明的工程師們同樣用高層建築彰顯著人類的創造力。街道、高架橋與隧道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讓朱明忠突然有一種錯覺,似乎自己正置身於他前二十幾年生活的那種都市之中。
不過下一瞬間,不等道路上的那些老爺車提醒他,耳邊的聲音就提醒他身在何處。
“大家往前面看,前方的那座建築就是大凱旋門,它的位置就是中都老城德勝門的位置,不過因為中都沒有城牆,只是依照傳統設立了城門的位置,明德二十三年,當時時值諸夏聯軍徹底平定大月氏的叛亂,也意味著“文明遠征”的勝利,所以明德皇帝下旨於德勝門修建“大凱旋門”,它的設計靈感來自世祖皇帝在世時繪製的草圖……”
旅遊大客二層露臺的乘客們趕緊埋頭記下這一重要資訊,接著紛紛站起來,湧到大客的一側,帶著讚歎的表情望著那座巨大無比的雄偉建築。和所有初來中都的人一樣,朱明忠在火車站坐上了這座旅遊大客,開始了他的中都一日遊。
導遊是位中年婦女,穿著一身對襟漢服,不過這身衣裙顯然是經過改良的,穿起來更方便,也更顯她的身形,她的聲音溫婉可人。
“大凱旋門的建築原料,來自於“文明遠征”期間,諸夏征服的波斯、大月氏、天竺河流域、巴比倫、亞丁等地。它既然象徵著文明在那些地區的傳播……”
然後旅遊大客從凱旋門中間駛過,就駛進了像隧道一樣的門洞。
“……在它內側的牆上,銘刻著在“文明遠征”期間為祖國犧牲的三十六萬戰士的姓名。”
女導遊的介紹,讓朱明忠的神情顯得有些凝重,他之前並沒有想到死了那麼多人,但也可以想象得到,畢竟戰爭持續了近百年的時間,就像大月氏的部落抵抗就持續了整整一百年。遊客們的神情無不是變得莊重、肅穆,當然,他們還會用相機拍下照片。
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說,朱明忠感覺自己可以看出這些遊客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既有來自南洋諸夏的,也有來自羅馬帝國的,當然還有來自美國——這個時空的北美是華夏帝國,當然絕大多數遊客來自大明內部,從幾個人說話音調中,他聽得出來,有些乘客應該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在合併大明後,作為一個地區的名字保留了下來,甚至直到三十年前,俄羅斯議會才併入帝國議會。
望了一眼銘刻有陣亡者姓名的大理石,朱明忠突然感覺有些沉重,因為他知道所謂的“文明遠征”,並不是表面上海說的那樣“為了消除野蠻對於文明的威脅,為了讓世人沐浴文明的光輝”,僅僅只是為了復仇。
一個人與三十六萬……
大客駛出了長長的門洞,重新回到鉛灰色的天空之下——置身於這座擁有3000萬人口的城市,朱明忠感受最多的並不僅僅只是擁擠,而是汽車的尾氣,相比於西北良好的環境,中都的環境似乎並沒有那麼好。
“離開凱旋門後,我們就進入了朱雀大街的主要路段。這條大街始建於興乾元年,於興乾二年全部竣工。它有一百六十米寬,它的長度是九點九公里。現在在你們左邊可以看到刑部和交通部大廈,右邊是農工部、內政部……”
儘管對中都進行規劃的時候,考慮到將來的交通問題,把道路規劃的更寬一些,是朱明忠的初衷,但是現在看來這些在他看來已經足夠寬敞的城市動脈,每逢上下班高峰期仍然會顯得擁堵不堪。
畢竟,這裡生活著太多的人,有著太多的車輛。朱明忠甚至感覺,這座城市比他想象的更為擁擠一些,畢竟這麼寬的道路上都是車水馬龍的,而且汽車的速度普遍不快,這裡尚都不暢通,更何況其它地方。
觀光汽車經過了一段高階商店、影劇院和飯店林立的繁華街道,穿過一座圓形廣場後,又進入了一群帶著東方建築色彩的現代建築群之中,那樣的建築在興乾四十年後,隨著鋼骨混凝土的廣泛使用,而日益時興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