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5章 野蠻與文明(新書釋出,求支援),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清覆滅的情況下,仍然有許多人心甘情願的做包衣,甚至見到舊主時,還是會跪下叩頭……”
提到那些做不夠奴才的傢伙,朱明忠忍不住搖頭長嘆,甚至這也是大明沒有法令強制歸還奴婢自由的原因,既然他們願意做奴才,那就世世代代永遠做奴才吧!
“現在羅馬帝國雖然已經光復了,可是當地人口構成中,正教徒不超過30%,其它的都是忠誠於土耳其人的異教徒,利用土地把他們固定在主人的家中,有利於下一步的教化,畢竟,人們總會信服自己的主子,就像那些包衣一樣,當年他們也不習慣,甚至反抗過,可是不過短短十幾年之後,他們卻以做奴才為榮,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鞭子?”
朱和嘉的回答,讓朱明忠點點頭。
“就是鞭子,遠古時期,人類祖先透過捕捉、關押、虐打、餵食、共同生活等途徑對野生動物進行馴化,於是狼變成了狗,野馬變成了家馬,野獸變成了寵物。其實,人也是一樣,一樣的可以馴化。人效能夠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當人遭遇殘酷懲罰或嚴重恐懼時,受害者隨時面臨生命健康威脅,而此時施暴者成為受害者唯一面對的物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害者會認為自己吃的一口飯,喝的一口水,甚至一次呼吸都是施暴者給予的寬容和慈悲。對於施與自己暴行者,受害者會將恐懼轉化為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下意識的以為施暴者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甚至會極力維護施暴者。”
其實,也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當然,在這個時代並沒有這門學說,但是並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透過對人的奴役對人進行馴化。
“現在,他在那裡做的一切,其實就是透過這些手段,把反對羅馬帝國的人,變成帝國的支持者,儘管這種支援是迫於恐懼,迫於生計,但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習慣,到時候就會認同。其實當年奧斯曼人也是這麼做的,現在只過又重演了一次而已。”
說出這番話後,朱明忠看著朱和嘉用極為嚴肅的語氣說道。
“你記住一點,每一個地區都有他們特殊的情況,千萬不要想當然的套用本國的辦法,要因時制宜要因地制宜,只有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在叮囑著兒子的同時,朱明忠的心思卻已經完全沉浸到未來之後,他擔心自己身後……倒不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也不是因為擔心自己將不久於世,而是出於對帝國的未來的擔心。
“很多時候,我們會犯一些習慣性的錯誤,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這句話自然有他的道理,天下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與天朝一樣,就是天朝也是千差萬別,南洋推行教化,自然有他特殊的地方,可是教化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威”字。”
在父皇提及“威”時,朱和嘉頗為感慨的說道。
“這個兒臣明白,諸夏到了那裡,變人宗廟、易人習俗、更人語言,如果不行以威,他們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接受教化。”
在海軍的時候,他曾不一次遠航過南洋,也曾接觸過那裡的土人,也知道教化是靠什麼推行的,僅僅只是一紙法令?那不過只是笑話罷了。
“確實是如此,這是擴張的本質,我華夏先賢從中原之地,分封九州,後來又開拓嶺南,你以為靠的是什麼?”
搖搖頭,朱明忠長嘆口氣。
“朕說過,有時候,文明是很好,但是要是文明的時間長了,就會忘記野蠻,而野蠻……”
盯著朱和嘉,朱明忠用極為認真的語氣說道。
“野蠻才人類的本質,人類的本質是野蠻的,所謂的文明,不過只是借用法律、道德等教化形成的,這需要長期的時間才能形成,而在這種情況下,試圖以文明的方式與野蠻同室相處可嗎?”
看著兒子受教的模樣,朱明忠心嘆了口氣,有些事情大明或許已經改變了許多,但也只是一程度上的改變,人文明太久了,總是會有意無意的忘記野蠻,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越是發達的社會,越容易出現“傻白甜”吧。
罷了,現在,也許不需要考慮這些了,畢竟,現在野蠻對文明的征服,已經不復存在了,即便是幾百年後可能的“子宮征服”,也很有可能不復存在,畢竟……羅馬帝國的復興,必定會對兩河流域等地區產生出人意料的影響,也許在巴格達,在許多地方,都會再一次出現新正教堂,至於其它……
誰知道呢?
野蠻……或許會從這個世界消失吧!
而在另一方面來說,包括羅馬帝國、埃及等“帝室華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