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3章 無解的難題(為新書求支援),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語的新書《回到明朝開工廠》已經發布了,為新書求支援,求推薦,求收藏!)
當與英國達成和約的訊息,傳回大明的時候,已經是興乾二十九年的初春了。儘管有了飛剪船、蒸汽船,甚至在南天門還有連線內陸的電報線路,但是來自歐洲的資訊傳到國內仍然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個訊息傳回時,朱明忠並不在中都,而是在南京在高皇帝的孝陵,從閩鄭王北伐克復南京開始,孝陵就一直在不斷修繕,而到了興乾皇帝登基之後,更是由皇家劃撥專款用於孝陵的修繕,而且修繕範圍並不侷限於孝陵,將整個鐘山都列入整治的範圍,因為鐘山地勢峻削,森林殘毀已久,導致山之上部多為石礫,所以便制定了長期植樹計劃,以改良山地的環境,每年駐守在孝陵衛的近衛第二鎮,都會在這裡植樹,二十九年如一日的植樹,歷代官兵在鐘山種下了千百萬株各種樹木,如今的鐘山已經盡是鬱鬱蔥蔥的林木。
當然,在孝陵除了孝陵之外,還有英烈祠以及各種紀念碑。這座英烈祠不同於中都的忠烈祠,這裡的祭祀著自先秦時期有歷代中原王朝的英烈,既有文臣也有武將。
現在的孝陵已經不是單純的皇陵,而是一個到處瀰漫著愛國主義氣息的聖地。當然這也是朱明忠刻意而為之,畢竟,是高皇帝驅逐蒙元於塞北,恢復了華夏河山東,在中原王朝的歷代皇帝之中他得國最正,也功高蓋世,自然的理應該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聖地。
這一天,孝陵的大殿之中,朱明忠一個人呆了很長時間,沒有人知道陛下為什麼會呆那麼久,即便是侍衛也被命令站在殿外十米。
就那麼注視著高皇帝巨大的牌位,朱明忠沉默了很久。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或許更長時間,他就那麼靜靜的站在那裡,到最後,朱明忠自言自語道。
“一切都還好……”
是的,一切都還好!
甚至好的出乎意料,要是高皇帝有靈的話,想必也會含笑九泉吧!
在離開孝陵主殿之後,朱明忠並沒有回到城裡的皇城,而是去了自己的陵墓,按照傳統,歷代皇帝都會從一登基就為自己修造陵墓,無論工程完成與否都要直到駕崩才能停止修建皇陵。
與永樂遷都後選擇了燕京不同,朱明忠並沒有將陵墓放在中都,而是放在了鐘山上,儘管遠離中都,但是當他將陵墓設於孝陵西的時候,仍然為國人所稱讚,他們認為這是孝道。
其實差不多也就是後世中山陵的位置。而且這座陵墓也於傳統的皇陵截然不同,而是朱明忠在借鑑了中山陵等後世陵墓基礎上修建,整個陵墓莊嚴肅穆的很。不僅肅穆,而且景緻也極為美麗,陵墓依山而建,自山腳至山頂綿延千米,建有一級又一級完美且對稱的階梯花園,一條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階梯位於花園的中軸線上,宛如一條玉帶穿梭在花園層層疊疊的綠毯之中,而沿線樹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觀則對稱地分佈在兩側。遠遠望去,陵墓就像是凌空而建。
在藍天下仰視陵幕壯觀且極其漂亮,每每來到這裡,朱明忠都會為這裡的景緻所吸引,步道兩各種花草或奼紫嫣紅,或蒼翠欲滴。
對於已經年過六十的朱明忠來說,他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在安排自己的身後之事了,越來越多的讓太子履行監國的責任的同時,他甚至還在私下裡下令加快陵墓的修建過程。儘管他的身體非常健康,甚至還能夜夜笙歌的享受著帝王的樂趣。
但是,人終有一死。
誰也不知道那一天,會在什麼時候到來。提前做好準備,總是沒錯的。
“陛下,為什麼要這裡按放這兩個外國的古物件?”
突的身邊清脆話語,打斷了朱明忠的思緒,讓他回到現實中,順著身邊正值妙齡的孫夢琪,她是兩年前選入宮中的女官,兩個月前剛剛獲封婕妤。
“那是埃及的方尖碑。”
看著兩個高聳入雲的方尖碑,朱明忠笑道。
“方尖碑在古代埃及是權威的象徵……羅馬佔領埃及後,他們就將十三座方尖碑運至羅馬,以襯托羅馬的尊嚴和偉大。朕……”
走到方尖碑的底座基石邊,在基石上記載著將之運到這裡和樹立起來的艱難過程。從尼羅河從尼羅河上為其特別建造的大船開始,歷時三年經過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天竺海、南大明海、長江,又用三年將方尖碑矗立在這裡。
這兩座方尖碑炫耀的是什麼呢?
是帝國的強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