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名聲,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軍攻堅的主力,頂多還加上一個36斤臼炮。
“15寸臼炮太重了。”
顧炎武曾目睹過15寸臼炮的試射,太大、太重了。
“其實,可是就連10寸臼炮也用運不上去啊!”
朱明忠搖頭輕嘆著。
10寸臼炮是借鑑南北戰爭時的M1861型海岸迫擊炮的巨型臼炮。這種臼炮口徑達到了創紀錄的330毫米(13英寸),炮身重量高達7.83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臼炮。因為其炮身過於沉重,因此運輸和部署都十分困難,大部分這種臼炮都被部署於要塞炮臺之中。
在19世紀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在17世紀,至於15寸臼炮,重量更是兩倍於它,也就是在潼關,在藉助鐵路的幫助下,才把它運到前線,但是過了西安之後,別說是它了,就是10寸臼炮也無法透過馬匹運輸,甚至就連24磅野戰炮之類的重型野戰炮,在山路上也很難運輸。
也正因為從前線傳來的情報,讓朱明忠知道了,為什麼在另一個時空中,滿清進攻準噶爾的時候,他們選擇從蒙古進入新疆,而不從陝西,離開了關中平原,往西翻山越嶺的確實不容易。
幾萬軍隊的後勤保障倒還算好,要是有個十幾二十萬大軍,對於任何主帥而言,後勤保障都是一場惡夢,畢竟,山高路險,車行不易啊!
“除非把鐵路修過去,否則,不但重炮沒有辦法運輸,就是後勤保障也有問題,天水一帶的山路太過狹窄,四輪馬車透過都有問題,甚至就連炮車透過也有限制,現在那邊與其說是在打仗,還不如說是在修路,官道要修、鐵路要修,只有路修通了,物資才能運上去,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得到保障……”
說出這句話後,朱明忠看著顧炎武反問道。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考慮如何處置奴寇的問題,是不是太早了點,至於其它……”
“噠”把棋子下在棋盤上,朱明忠冷笑道。
“朕說過,此次西征不留俘!”
說出這句話之後,朱明忠神情變得極為嚴肅,他只是靜靜的看著棋盤,似乎無意再繼續這個問題,而陛下的回答,讓顧炎武的心頭一緊,他已經知道了答案。
隨後,顧炎武就沒有繼續再談論這個話題,只是坐在那裡,陪著陛下下著棋,只不過,他的心思卻總是有意無意的飄到西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