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 人才,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樣的種子產量高,知道何時施肥、灌溉……”

言道著那些田秀才的長處,最後朱明忠說道。

“這些田秀才往往就是憑藉著這些尋常百姓所不懂的知識,讓他們的土地產出更多,獲得更多的利益,不能夠再讓他們像過去那樣敝帚自珍,要想辦法,把這些藏在田秀才的肚子裡的農技都掏出來,然後彙編成籍,再傳播開,沈佺期……”

看著沈佺期,朱明忠突然說道。

“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上海的徐家同樣的種地,一畝地產出比周圍的百姓多出一兩鬥開外,憑的是什麼。憑得是徐家家傳的種田巧技,如果把這些巧技推廣到全大明,大明的田地增產又豈止千百萬石?”

朱明忠所指的徐家,就是上海徐光啟的後人,當年徐光啟就擅長農技改良,古往今來,像那樣的農政專家又豈止一人,只是受限於種種原因,那些技術的傳播是極為緩慢的。這正是古代技術傳播的限制性,可如果能夠透過社學去推廣,勢必將會改變這一切。

“社學不僅可以推廣這些的農技,而且也可以蒐集農技,可以進行技術蒐集,然後再由相工部負責整理,歸納。”

現在大明的工部類似於農工部,其同樣也負責農業,這是興乾後六部改良其中一點。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明忠的眼前突然一亮,他立即想到了在過去幾年間書院的改良,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新增課程從以人文學科為主到以自然科學為主,這正是各國大學的發展必由之路。

歐洲最早的大學教的是宗教,後來增加了哲學之類的人文學科,而中國最早的大學教的是儒學。而歐洲由於遠洋航行、掠奪殖民地、發展經濟的需要,在大學中增設了自然科學的教席;近代科學的產生與發展,為歐洲在大學中增設自然科學的教席創造條件。

現在大明所走的道路,不也正是如此嗎?無論是書院亦或是縣學、府學其中的自然科學不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點點的增加嗎?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透過普及教育讓國人都成為科學家,而是透過普及教育要讓更多的少年兒童接受教育,識得幾個文字,掌握一些數學、地理、歷史、法律還有自然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當然要是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有幫助的話,那自然更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繼承帝位?

人間執念

乘龍御天

芝麻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