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鄉間,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降水模式無法滿足冬季作物的需要,所以每到冬天,北直隸、山東大部分地區的土地就會進入冬閒,以北直隸、山東兩地為例,冬小麥從9月播種到4月生長期內,北直隸、山東大部分地區平均需水各有不同,京師附近需水約10寸、濟南附近需水約15寸,而實際降水分別為3.2寸、4.3寸。從興乾二年以來的統計來看,幾乎沒有一年降水可以滿足小麥正常生長需要,加之春季溫度上升迅速、土壤蒸發旺盛,經常形成十年九旱的嚴峻形勢,很大地影響著小麥生產,所以除非是人灌溉的地方,否則都是拋荒冬閒。”
看著沉默不語的父親,閻坤又繼續說道。
“當地雖有鑿井的傳統,但多用於園圃,很少用於麥田灌溉。一方面是百姓習慣於靠天吃飯,另一方面,諸多客觀因素也制約了井灌的普及。首先鑿井技術落後,無論是土井還是磚井,均為手工挖掘深度有限,只能汲取淺表層地下水,一遇乾旱,所鑿之井不是無水就是不敷用,使井如同虛設。其次,汲水工具轆轤、桔槔等用於澆灌菜園還能湊合,若用來灌溉麥田,則效率太低,旱情嚴重時,雖終日汲引,“仍無救欲槁之苗”,所以,北方各地才會種更為耐旱的高粱、小米,至於小麥,尤其是冬小麥,過了淮河就靠不了天。”
兒子的話,讓閻焸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種麥靠水不靠天,這個道理,為父又豈能不知道,沒有水渠、沒有水源,是種不了冬麥的,可是……”
閻焸看著兒子反問道。
“為父這次之所以來這,就因為他種的是麥,按道理來說,他種的小麥,許多人根本就種不了,沒有水渠灌溉,怎麼種?可即便如此,他看到咱們去的時候,仍然小心翼翼的唯恐別人知道如何挑選種子,唯恐教會了別人,餓死了自己,有這種心思的,這天底下,又豈止他一個人?”
父親的反問,讓閻坤不由一愣,他只看到耗水的小麥不適合大規模種植,卻沒有看到父親來這裡卻是為了另一個原因。
“此次,陛下授意工部與禮部一同向“田秀才”徵集農技,到底能徵集多少有用的農技?目前尚未可知,但就眼下徵集的情況來看,似乎不太理想啊……”
這麼感嘆一聲之後,神情嚴肅的閻焸便在床上躺下了,然後對兒子說道。
“坤兒,早些睡吧,明天還要早起,臨走時,別忘記了給錢,不能壞了規矩。”
閻焸口中的規矩,指的是借宿社學,必須要給銀錢的規矩。儘管嘴上叮囑著兒子早點休息,可他自己卻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仍然在想著今天的遭遇,甚至就連那眉宇間隱隱帶著些愁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