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君喜,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愛卿。你可真是朕的福星,你這剛一回中都,那邊就傳來了這個訊息,這簡直就是本朝第一大喜訊!”
御書房中朱明忠興奮的來回走著。
成功了。
終於成功了!
之前提取的青蒿素結晶,治療瘧疾的成功率已經大為提高,可以說,從現在開始,瘧疾對於大明來說,將不再是任何威脅。哪個阻擋國人進入南洋的攔路虎,終於被征服了,國人不需要再用生命作為代價去征服南洋。
此時朱明忠甚至不知道此刻要如何的形容自己的心情。
慶祝,是的。
一定要好好的慶祝一下。想到這兒朱明忠提高了嗓門道。
“快,快通知御膳房,朕今天要與方愛卿暢飲……”
看著激動不已的陛下,方以智的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他所瞭解的陛下嗎?
“不知是何喜事,會讓陛下如此高興?”
方以智笑著問道。
“就是這個!”
隨手拿出一個小小的玻璃瓶,瓶中裝著幾粒藥片,這個?
這是什麼?
難道是嗎啡片?
除了嗎啡之外,方以智並不知道,還有什麼是藥是裝進這樣的玻璃瓶中的。
朱明忠看著似乎有些不明所以方以智說道。
“這是朕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這種藥可以治好瘧疾,也就是能治打擺子!”
對於“打擺子”,方以智並不陌生,畢竟他是江南人,況且在南方遊走的時候,他也曾目睹過和他一樣的避入山中的遺民因為患上打擺子而失去性命。人們一旦感染了這種疾病,就會突然發冷、打寒戰,之後又發高燒、說胡話、神志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凡是氣候潮溼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那時候,人們對這種病毫無辦法,往往坐以待斃。
“朕的師傅!”
又一次,朱明忠將一切歸功於他的師傅。
“在多年行醫的過程中,發現氣候潮溼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而這種病每到夏天就會多發,而冬春卻無發病的可能,因此推斷可能是由蚊蟲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所朕才會授意所有往臺灣、南洋的部隊,移民,都要配上蚊帳,加裝窗紗,以免蚊子叮咬,可是這並不能解決問題!”
有一個真真假假的“師傅”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一切都歸功於他,從省去了許多麻煩。現在在臺灣以及南洋的移民感染瘧疾的發病率之所以控制在10%以來,很大程度上,都與強制化的防蚊有很大的關係,就像美國修建巴拿馬運河一樣,透過蚊帳、窗紗以及殺蟲劑,成功的控制了曾經把法國人逼走的黃熱病,從而順利的修建了巴拿馬運河,也正因為對蚊子的防治,瘧疾才會在南洋和臺灣的移民、軍隊中一直保持在一個可以控制的範圍內,而在19世紀,國人下南洋的時候,瘧疾的發病率甚至超過70%,死亡率更是達到30%——儘管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奎寧,可仍然還是數百萬人死於瘧疾。
“不過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畢竟蚊帳、窗紗、紗門都是死的,就像晉王在雲南的時候,其之所以屢次元氣大傷,就是因瘧疾,甚至因此而失敗,有時竟會是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和瘧疾相關的戰爭,就沒這麼好運了。在沒有有效藥物的情況下,軍隊一旦遭遇瘧疾,可以說是不戰而敗。幾乎每一次往南方的作戰都有“軍中大疫”的記錄,甚至早在春秋戰國,在孫子兵法中就記載有:“軍無大疫,是謂必勝”。
直到二戰時期,瘧疾仍然是軍隊最大的敵人。美日兩軍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戰鬥可謂慘烈。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瘧疾。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曾對此發過牢騷:“我計程車兵 1 / 3 得了瘧疾,1 / 3 在照顧瘧疾患者,只有 1 / 3 能戰鬥。”事實上,麥克阿瑟能有 1 / 3 士兵作戰就不錯了,畢竟當時美軍士兵還有奎寧等一些藥物來治療瘧疾。
“他老人家後來從古方中得到靈感,然後用數年時間治出了治療瘧疾的秘藥,只是朕學藝不精,卻讓他老人家的心血險些失傳。這兩年朕曾授意軍隊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一書中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試驗著去治療瘧疫,其中既有成功的例子,但失敗的例子更多。後來朕才開始潛心研究師傅留下來的記錄,以複製師傅所治的秘藥……就是這個!”
指著方以智手中的小藥瓶,朱明忠全是一副笑逐顏開的模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